当地时间2005年3月23日13时20分,英国石油公司一家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炼油厂发生爆炸,共导致15人死亡,100余人受伤。目前,关于这起事故的原因还没有彻底查明。但据了解,这家炼油厂在去年9月份就曾因为没有设置安全装置发生事故,导致两名工人死亡,美国职业安全健康署对其提出罚款10.95万美元,但厂方不服指控,该案至今悬而未决。
爆炸事故发生的第二天,我国各大新闻网站都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则消息,人们在关注的同时不禁在想: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安全装置的应用情况是怎样的,是否完善到足以将事故的发生机率降到最低,是否有完备的应急装置。
石化领域的自动化发展
石化企业的安全控制装置主要指应用自动化技术的控制系统。所以要弄清我国石化企业的安全控制情况就要先看看我国石化领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已经从手动操作发展到自动控制;从低级、单一生产过程控制发展到复杂的控制系统。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采用的控制系统主要是DCS(分散控制系统)。它是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为一体,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一种自动化系统。与以前石化企业采用的常规仪表控制与PC机直接控制相比,它的许多独特的优越性都更符合现代石化企业的要求。所以这几年,在各大型石化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上世纪80年代石化系统所使用的DCS基本上是替代常规仪表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和监控,但随着DCS的逐步成熟,企业已经可以通过DCS实现更多的功能。
除此之外,常规仪表仍是石化企业生产过程的重要监测工具。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仪表更新换代也很快,电子仪表的使用比例越来越高
应用状况
我国石化企业安全装置的应用势头得益于我国对于油、气需求的快速增长。为了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石化企业比以往更加重视生产的持续、稳定性,他们希望杜绝事故的发生,于是舍得花巨资安装先进的系统,更何况与石化企业的天价投资相比,那笔费用简直微不足道。
另一方面,我国油、气市场的强大召唤使得许多国外企业纷纷驻足。国外企业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无疑驱动着国内企业某些观念的变化。国内企业开始发现,DCS系统虽然增加一次成本,但却使边际成本降低了,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另外,许多国内企业上市后,为了有利于企业的融资,他们更注重自己的形象,更重视企业的安全问题。
这些因素都促使我国石化企业的自动化应用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尽管如此,我国的总体情况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是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据业界专家介绍,我国并没有相关方面的法规规定石化企业必须要安装相应的安全控制系统。所以许多匆匆上马的小型企业并没有配备相应的安全装置。而且,就算大型企业采用的DCS系统大多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品。
探其原因,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的专家们告诉记者,一些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缺乏相应的自动化和仪表人才对系统进行维护是一方面原因,但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国此类产品制造市场的极度落后。一直以来我国石化企业采用的安全防护系统几乎全是进口,这就意味着昂贵的价格。一套DCS系统售价一般在一百万到几百万之间,这让许多小型企业难以负担,就更别提定期升级系统了。
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石化企业要求产品能适应恶劣的生产环境并保持很好的稳定性,但目前我国石化领域安全防护产品,无论是使用寿命还是稳定性都不及进口产品。
曾发生过这样的事:一家石化企业斥巨资从国外购入一套DCS系统,为了节约成本他们决定安装国内的探头,但由于国内探头的稳定性达不到系统的要求,经常发生误报现象导致整个系统的表现大打折扣。终于,工人被误报信息扰得实在烦了,将探头摘了。结果可想而知。
这样的情况在我国的石化企业中并不少见,足以说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发能力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另外,目前国际石油和化工自动化系统软件的比重不断增加。过去自动化系统硬、软比例为7:3,现在整个自动化系统的硬、软比例为3:7。“我国近几年在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软件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一方面由于没有统一考虑标准问题,一方面因为企业过于保密,我国的自动化应用软件一直难于推广。”这势必影响到我国自主研发的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国内的系统提供商多是代理国外的产品。
在这个领域,国际市场的大门只是向我们开了一丝缝,让我们能够窥到外面的无限风光,但却没能够为我们带来鲜活的技术,就像尚未开发的处女地,这个市场依然沉寂。
不过,在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刺激下,这种状况有望得到改变。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的专家向记者介绍说,北京一家代理法国奥德姆产品的公司,通过对奥德姆产品技术的消化,目前正在准备建工厂制造自己的产品。一旦产品问世便会以比国际同类产品价格低得多的价格在中国市场上出售。
相信与这家公司有同样想法的并不只一家
这种先是模仿国外技术,继而消化吸收,最后拥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式并不陌生,曾帮助过我国许多民族产业快速成长。现在,我们似乎看到我国的石化领域的自动化产业正在迈进这一模式。
我们开始盼望,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这样一幅场景:国内产品相对低廉的价格、不断成熟的技术刺激了石化企业的需求热潮。我国石化企业自动化系统应用的春天将离我们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