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和软件工程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三大支柱,其中电阻、电容、电感及片状元件等无源元件作为电子元器件的主体在电子信息产品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配角角色。目前中国大陆拥有近1200家无源元件制造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
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和软件工程是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三大支柱,其中电阻、电容、电感及片状元件等无源元件作为电子元器件的主体在电子信息产品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配角角色。目前中国大陆拥有近1,200家无源元件制造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据来自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CECA)的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电阻/电容/电感元件总产量为4,400亿只,预计2005年产量将增长20%,达到5,284亿只。另外,2004年中国总共生产了约3,110亿只片状元件,预计2005年产量将达到3,770亿只。推动无源元件产业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消费电子、IT、通讯和汽车电子产业的需求。本文将重点介绍这四大部分的供应状况及产品趋势。
电阻:研发重点在于环保型产品
目前大陆有300~400家企业生产电阻,多数集中在珠江三角
为了满足家用电器、汽车和其它电气产品的更高要求,南京科敏电子电器厂的研发工作主要专注于缩小产品尺寸、提高响应速度、延长工作寿命和提高可靠性。另一方面,有些厂商的研发集中在碳电阻和金属陶瓷微调电位计。例如西安创联电气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CLEC)正积极开发具有更高精度、多指刷和完整密封结构的金属陶瓷微调电位计。该公司也在开发可靠性和标定电流更高的碳电阻。顺冠电子(深圳)有限公司也集中精力开发具有高可靠性和稳定性能的精密电阻。价格方面,虽然原材料成本上升,但预计仍将下滑10%。目前铜价已上涨了50%,因此新进厂商已寥寥无几。另一方面,有些厂商在提高产能利用率,以弥补其微薄的利润率。
电容:保持20%的市场增速
大陆是全球最大的电容器制造基地,有400~500家电容器生产商,约占全球产量的50%。大陆的无源元件厂商中,约有42%生产电容器。据CECA,2003年大陆电容器的总体产量达1,850亿只,2004年为2,220亿只,预计2005和2006年将保持20%的增长率,分别达到2,660亿和3,200亿只。
铝电解电容器、陶瓷电容器和薄膜电容器总计占大陆电容器供应量的90%以上,其中铝电解电容器占最大部分,2004年产量达到700亿只,占全球产量的40%,销售收入达到8.45亿美元左右。尽管有些原材料成本上涨,但来自消费电子产品、IT、电信和汽车产业的需求促使大陆电容器产业在2004年仍然取得了20%的增长,而厂商们仍将继续执行扩张计划。
南通同飞电容器有限公司计划在今年将月产能提高20%,目前月产量为1亿只。海门三鑫捷威电子有限公司目前月产为8,000万只,产能利用率为70%。该公司计划今年新增六条生产线,预计可增月产2,000万只。无锡新和平电子有限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已达到90%,该公司已投资60万美元兴建一个8,000平方米的工厂,计划将产能扩大一倍,并将安装高电压电容器生产设备。
除了扩大生产以外,大陆厂商亦致力于开发自己的电容器装配设备。与其它采用台湾或日本制造的生产设备的厂商不同,海门三鑫捷威电子正在制造自己的卷绕机、装配和套管设备,该公司计划为其CD294电容器生产再开发三种设备。南通同飞也在利用自己开发的高速机器取代日本产的卷绕机。去年大陆厂商遇到了原材料成本上涨的问题,特别是铝泊和用于制作电解质的化学材料,但是增产帮助厂商改善了价格形势。厂商们预期2005年价格将保持稳定,有些企业甚至预期价格最多下跌5%。
电感:厂商关注提高生产和产品研发
中国本土约有300家电感企业,多数都是中小型公司并集中在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2004年本土厂商的总体电感产量是80亿只,比2003年的64亿增长了30%,预计2005年将达到104亿只。本土生产的电感占中国无源元件产业的10~15%,占全球产量的40%。
无源元件供应商一览。
手机行业对于电感的需求最大,2004年消耗了20亿只。但是,厂商预测汽车应用将成为电感的另一个热门应用。随着手机和汽车领域中的技术不断升级,预计电感行业在2005和2006年保持增长。价格方面,生产商预计电感产品价格将由于严峻的竞争在未来12个月内下降。
在过去几年里,本土电感厂商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新加入者不多,并有一些小型厂商因竞争激烈而退出。另一方面,许多海外厂商逐渐进入大陆市场,估计有60~100个海外厂商已在大陆建立了工厂,它们多数来自台湾地区。本地企业与海外厂商的显著区别在于它们生产的电感类型不一样,本土厂商通常生产有引线的电感,而海外厂商则生产片状电感。由于竞争激烈,多数本土厂商不能充分利用产能,产能利用率在50~80%之间。但仍有些厂商受增长影响计划充分利用产能,甚至扩大产能。常州市无线电元件六厂将产能扩大10%,产量提高到5.5亿只。
本土电感厂商还在提高电感生产水平方面倍加努力。由于在大规模自动化生产和高端产品测试设备方面落后于海外同行,技术升级成为本土厂商的当
本地厂商还致力于改善电感性能,推出小型、高功率、高频率、高电感、低介电常数、低损耗和环保型产品。为此,厂商正在采用具有高导磁率的原材料,同时也计划推出具有高标定电流和抗干扰能力的新产品。另外,定制是电感开发的一个新趋势。在产品设计方面,本土厂商表现得更为重视客户的需求。
片状元件:报价不断下降
在中国本土生产的无源元件中,片状元件占有很大部分。2004年产量估计达3,110亿只,主要包括片状铝电解电容器、片状电阻、片状电感、晶片磁珠和MLCC,其中分别生产了1,600亿只片状电阻、1,350亿只片状电容器和160亿只片状电感,它们分别约占总体电阻、电容器和电感的80%、60%以上和30%以上。
目前,受手机、MP3和汽车产业需求的推动,中国片状元件产量明显增长。预计2005年将增长16%,片状电阻、片状电容器、片状电感的产量将分别为2,000亿、1,600亿和170亿只,并将分别生产25亿和6亿只片状钽电解电容器和片状铝电解电容器。2004年北海银河高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片状电阻产能提高了5~10%,销售收入上升了5%。风华高科的产能利用率是80~90%,去年片状元件总体产能从1,000亿只提高到1,150亿只,其中片状电容器的产量增长幅度最大,目前年产600亿只片状电容器。该公司计划2005年将进一步把产能提高5~15%,预计价格将下跌5~10%。
由于具有尺寸小、容量大、温度范围广、频率高和容易密封等明显优势,MLCC产量持续扩大,并且0402和0603型号占主导地位。据ITIS估计,全球MLCC市场供应过剩,2005年价格继续下跌。据中国磁性材料与器件行业协会表示,尽管原材料价格上涨,但预计今年中国片状电感的报价将下降10%,同时片状电阻的价格也将下降5%。
片状元件生产商已开始更加重视研发工作,不仅积极开发产品和制造工艺开发,并对新型原材料展开研究。北海银河将9%的年销售收入用于开发微型表面贴装片状电阻,深圳市宇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则将3~5%的销售收入用于研发MLCC产品。风华高科把年销售额的5%用于研发,去年11月,该公司的片状电子元件电镀材料项目通过了863计划的鉴定。这种材料不仅可以代替国外进口电镀材料,同时将提高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可被广泛用于镍电极MLCC、片状电阻和片状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