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智能道路运输是指应用先进技术,建立起高效、完善、协调发展的道路运输体系,对道路运输的全过程进行优化和控制,实现信息共享、交互、互馈的智能性,使社会公众得到高效、和谐、一体化的智能化运输服务,达到运输生产与管理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其中全过程是指道路运输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各种管理和经营活动,是一个广义概念。“优化”是指各种管理和经营活动发生前方案设计中的比较优化,进行过程中的完善升级。“控制”是指应用高新技术对规则、流程、权限、具体行为等进行控制,加强道路运输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使之发挥最大效能,提高服务质量,获得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10年来,在各级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的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相继开发应用了全省运政管理信息系统、营运车辆GPS监控调度系统、96520信息公众服务网及电话语音系统、客运站售票系统、客运站安全门检系统、货运信息交易系统、全省车辆检测管理信息系统、驾驶员培训学员管理系统等大大小小几十个应用系统,对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宏观决策的科学性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然而,信息化不能代替智能化,现有的应用系统在信息资源整合利用以及各系统间的有机协调发展等方面与智能道路运输的要求和目标尚有较大差距。为此,浙江省于2001年提出要大力发展智能道路运输,并开展了相Φ睦砺垩芯亢褪导τ霉ぷ鳌?002年10月,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和浙江省科技厅在《浙江省优先发展的科技》中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ITS。2003年7月,交通部张春贤部长在浙江考察时明确提出支持浙江交通现代化建设实现“两个率先”,以信息化推进现代化进程。2003年8月,浙江省交通厅正式下发了《浙江省智能道路运输系统规划》,明确提出了发展智能道路运输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计划,为我省道路运输智能化建设提供了框架和蓝本。 智能道路运输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涉及到道路运输、计算机、信息、通讯、电子、控制、导航、检测、法律、政策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企业、行业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同时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驱动,分步实施,不断推进。本文主要从运输管理和运输服务智能化的角度,以集中式大平台和分布式子系统的组织模式,阐述浙江省智能道路运输基础体系框架设计的总体考虑。 二、框架设计的依据 1、指导思想 浙江省智能道路运输基础体系框架的设计,坚持“围绕规划、立足基础、满足需求、突出应用”的指导思想。 2、基本原则 (1)、以国家ITS框架体系为基础,以《浙江省智能道路运输系统规划》为框架,体现长远、系统、科学和可操作性的特色。 (2)、明确政府职能和企业职责,将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系统开发区分开来,重点介绍组成基础体系的各应用系统及相互间的关系。 (3)、对管理与服务进行形式上的区分和内容上的有机结合,在实施合理、高效的道路运输管理基础上,强调服务理念。 (4)、保证系统的开放性、通用性和可扩展性,强调需求和功能,将系统功能与实现功能的技术手段分开,避免限定使用某种具体技术,但应考虑可选技术及相关标准化问题。 (5)、考虑到道路运输行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日新月异,框架设计和系统开发应坚持需求——开发——新的需求——升级完善的路线循序渐进。 3、主要依据 浙江省智能道路运输系统基础体系框架设计,是在《浙江省智能道路运输系统规划(2003~2010)》的大框架下,借鉴和参考交通部《道路运输业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浙江省道路运输业“十五”发展规划》、国家智能交通运输系统框架体系以及国家道路运输技术发展政策等相关资料,综合考虑运输管理和运输服务已有的信息化基础和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需求,对发展智能道路运输系统必须的基础体系进行规划和设计,着重阐述智能管理系统、智能信息服务系统的基本框架和相互间的关系。 三、框架设计的主体 (一)浙江省智能道路运输系统基础体系框架设计 (二)两个平台的定位与相互关系 浙江省智能道路运输基础体系框架由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管理信息平台和浙江省道路运输公众服务信息平台两个大平台组成。其中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管理信息平台是基础平台和数据中心,是信息共享和交互的中心,主要由道路运输数据交换中心、道路运输综合信息交互平台等组成,此外还包括道路运输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系统、运政管理信息系统、道路运输决策支持系统、道路运输违章处罚系统、道路运输市场参数及预警系统、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道路运输指挥监控系统(包括省级和市级)、车辆维修检测系统、运管办公自动化系统、公路规费征收管理系统、道路运输公共条形码应用工程、道路运输公共IC卡应用工程、客运站安全门检系统、视频系统、交通事故现场处理系统等15个子系统。浙江省道路运输公众服务信息平台是在浙江省道路运输行业管理信息平台交换汇总的大量数据基础上,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利用,并由相关的道路运输公共业务网、道路运输公共业务网站、GPS跟踪定位系统、驾培学校教学管理系统、96520举报投诉管理信息系统、汽车故障救援系统、道路公众信息服务系统、客运联网售票和统一清算系统、道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道路运输车辆管理和智能调度系统、客货运场站智能管理系统、营运车辆安全行车记录系统、道路运输公众信息查询显示系统等11个子系统组成的一个综合业务服务平台,以为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为最终目的。以上两个平台既在形式上和所涵盖的业务系统上各自独立,而在本质上和所涉及的信息上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三)、框架设计中各子系统简述 以下是对框架设计中各子系统的简单描述。 1、道路运输数据交换中心 道路运输数据交换中心是浙江省道路运输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整个智能运输框架各系统的数据接收、传输和交换的功能,是基础平台之一。 2、道路运输综合信息交互平台 道路运输综合信息交互平台提供各种接口与智能运输框架体系各系统进行连接,并进行数据交互、信息共享,是基础平台之一。 3、道路运输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系统(道路运输诚信管理系统) 针对目前运输市场信用机制不完善、普遍存在信用危机的现状,通过道路运输诚信管理系统的建设,给运输市场的信用机制的建立提供切实有效的基础性保障。道路运输诚信系统主要通过建立运输企业、车主、车辆、驾驶员及运输服务对象等的数据库,供相关人员进行查询,避免损失,并建立运输市场信用机制。通过道路运输诚信系统的建设,努力营造运输市场的信用机制,降低运输企业经营成本,避免损失,保障运输服务对象利益,体现社会效益。 4、运政管理信息系统 开发运政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行业管理部门行政管理工作科学性及透明度,同时也是电子政务的内在要求。开发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全省范围内的各级行业管理部门使用此系统,系统主要是把目前行业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通过此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提高行业管理部门行政管理的力度和效率,并提高工作透明度,体现社会效益。 5、道路运输决策支持系统 开发道路运输决策支持系统,提高行业管理部门运输市场宏观管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道路运输决策支持系统在大量运输信息采集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加工和修正,供行业管理部门在运输决策和宏观调控时提供有力依据和科学方法,实现客运、货运政策制定和行政许可的辅助智能决策。该系统的开发和实施,有利于提高我省道路运输宏观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提高行业管理工作效率,有利于规范运输市场的发育和培养,并积极帮助行业管理职能角色的转变,即从前台主要依靠经验管理,转向后台科学、规范的宏观管理,树立行业管理作为运输市场监管人的形象。 6、道路运输违章处罚系统(道路运输行政处罚管理信息系统) 响应全省智能运输建设的要求,针对目前道路运输行政处罚人为因素过多、效率不高、手续繁多的现状,实现行业管理电子办公化,体现科技效益,提高行业管理形象。通过在全省范围内的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建设道路运输行政处罚管理系统,实现全省联网。通过该系统的建设,提高行业管理效率,提升行业管理形象,体现智能运输的先进性,体现社会效益。 7、道路运输市场参数及预警系统 开发道路运输市场参数及预警系统,将有助于行业管理对运输市场的实时监控和宏观调控,提升我省运输管理形象和工作效率,并及时发现运输市场的各种危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道路运输市场参数及预警系统在大量运输市场数据的基础上,依靠科学、规范、准确的程序和办法,分析运输市场状况,向社会发布运价、运力、运量等市场参数,并及时向行业管理部门进行信息反馈,从而达到预警效果,以及时消除不利因素。通过开发和实施道路运输市场参数及预警系统,在大量运输数据的基础上,借助各项运输市场参数,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从而提高行业管理工作效率和科学性、准确性。 8、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根据《浙江省道路运输系统规划(2003—2010)》中建设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针对目前我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的现状,建设该系统旨在提升运输企业信息化水平,提高安全生产能力。 在条件成熟的运输企业进行试点工作,把企业安全工作进行规范化、日程化,系统主要包括驾驶员、车辆等方面的数据库,同时还包括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宣传及安全教育等内容。通过该系统的建设,极大地提高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全面提升运输企业信息化水平,积极推动道路运输智能化的建设。 9、道路运输指挥监控系统 分为地市级指挥监控系统和省级指挥监控系统: (1)、地市级指挥监控系统 针对入世后,运输行业将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局面,建设地市级道路运输指挥监控中心工程,旨在加强行业管理部门对运输市场的宏观监控能力,为全省智能运输的建设起到推动作用。在11个地市建设道路运输指挥监控中心,与运政管理信息等多个系统尽心对接,全面把握运输市场动态和发展方向,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地市级道路运输指挥监控中心,有利于行业管理部门较为全面的掌握运输市场的发展方向,为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推进智能运输发展。 (2)、省级指挥监控系统 在11个地级市建成道路运输指挥监控中心的前提下,建设省级道路运输指挥监控中心既是对我省道路运输指挥监控中心的完善和提升,更是符合全省道路运输智能化整体性的要求。省级道路运输指挥监控中心将与11个地市监控中心进行对接,接受与反馈相关信息,对地市级监控中心进行宏观调控,并一同监管全省道路运输市场的发展与动态。通过省级监控中心的建设,将完成道路运输监控中心的布点工作,同时给省级行业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有利于运输业的健康发展。 10、车辆维修检测管理系统 根据《浙江省道路运输系统规划(2003—2010)》中建设车辆维修检测公众信息服务系统的要求,直接连接维修供需双方信息,实现维修信息的共享,更好服务于社会公众。系统通过在全省范围内建设网点的方式,把全省主要的维修企业的业务范围、服务承诺、网点布设、联系方式、维修价格指数等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布,同时把维修需求向维修企业反馈,行业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此系统进行宏观调控。直接连接车辆维修供需双方,并实现信息共享,体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维修企业的科技含量,展示智能运输的先进性。 11、运管办公自动化系统 根据《浙江省道路运输系统规划(2003—2010)》中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需要,改变目前我省行业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的现状,提高运政管理效率,提升行业管理形象。通过在全省范围内的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使所有行业管理部门的公文、事务、资料、动态等实现网上处理、保存与变更。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全面提升行业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推动我省道路运输智能化的发展,积极应对入世后道路运输业更为激烈的竞争局面。 12、公路规费征收管理系统 改变目前行业管理部门行政管理科技含量不高的局面,响应《浙江省道路运输系统规划(2003—2010)》要求,把公路规费征收程序化、流程化,并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公路规费征收管理系统实现银行缴纳规费,并实现全省联网。通过该系统的建设,提高运政管理的科技含量,提高行业管理的效率,既提升了智能运输的水准,同时也是实现电子政务的一个内容。 13、道路运输公共条形码应用工程 根据《浙江省道路运输系统规划(2003—2010)》实施公共条形码工程的要求,研制应用于客货运生产、管理的条形码技术,为全省智能运输奠定基础性的工作。条形码工程通过软件开发,结合硬件建设,并在试点单位进行试运行,总结经验并推广应用,提升全省道路运输行业的科技水平。研制适用于客货运生产、管理的条码技术,在试点单位进行试运行,实现一、二级客货运企业将条码技术应用于生产和管理中,在行业管理计算机系统中应用条码技术。 14、道路运输公共IC卡应用工程 根据《浙江省道路运输系统规划(2003—2010)》中建设公共IC应用工程的需要,建成集道路运输各项生产、管理和各类收费于一体,一卡多用的IC卡系统,是建设智能运输的重要基础工作。主要指推广IC卡技术在客货运服务、电子付费、行政执法管理、车辆及驾驶员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建立IC卡电子营运证、IC卡电子从业人员资格证、驾培学时IC卡计时等系统。通过该系统的应用,为智能运输系统的建设建立了通用的技术平台,提高了运输经营效率,简便了办事程序,体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5、客运站安全门检系统 针对目前我省客运站门检工作主要依靠人工检测、水平低下、无法有效确保车辆安全的现状,建设安全门检系统,提升科技含量,依靠新科技、利用流程性的规程,有效的确保车辆安全。通过客运站安全门检系统软件的开发,结合在试点单位的实际经验,在全省推广应用此系统,全面提升我省运输的科技水平。通过此系统的建设,切实改变目前客运门检依靠人工进行的现状,提升科技水平,保障车辆安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体现社会效益。 16、视频系统 我省道路运输视频系统已经延伸到11个地级运管处(局),几次电话视频会议均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节省了时间和各项会务费用,提升了我省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形象,充分体现了智能运输的优越性。在地级市基础上,把视频系统延伸到县运管所,既是对目前已经成功的运管视频系统的有力肯定,也是把智能运输的触角拓展到更广领域,从深度和广度上提升我省运输管理的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水平,并为运管智能运输奠定一定的基础。 17、交通事故现场处理系统 针对目前交通事故现场处理科学性、规范性程度不够,没有一套可行、有效的措施和软件程序实时响应交通事故现场管理。交通事故现场处理系统联结交警、医务、消防等系统,及时响应交通事故,并为现场事故处理提供科学、规范的保障,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形成的损失。该系统的开发和实施,有利于提高交通事故现场处理的工作力度和强度,减少生命财产损失,体现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8、道路运输公共业务网 道路运输公共业务网是浙江省道路运输公众服务网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各系统数据的存放和连接,是我省的交通业务网。 19、道路运输公共业务网站 道路运输公共业务网站是浙江省道路运输公众服务网的载体,承担个系统数据的存放和连接,是我省的交通门户网站的载体。 20、GPS跟踪定位系统(道路运输GPS管理信息平台) 利用高新科技,使用实时监控技术,提供全省性乃至更广范围的GPS跟踪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对营运车辆进行有效监控和调度,提高安全性,保障运输经营生产的安全,体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GPS系统通过软件开发和车载终端的研制,结合实时定位技术,在GIS系统的基础上,对全省装有GPS系统终端的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和有利调度。通过GPS系统的建设和该系统的广泛推广,提供大量车辆信息,为智能运输其他系统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同时通过对车辆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运输安全性,并结合实时信息传递的技术,做好车辆调度工作,提高车辆使用率,体现科技的效益。 21、驾培学校教学管理系统(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培训管理系统) 针对目前道路运输从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培训不规范等现状,开发该系统,对从业人员培训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并为我省智能运输建设培养合格的从业人员。在全省建立联网的培训网点,全部实现IC卡从业人员培训质量管理,实现网上报名、学时查询、预约、人员查询等功能,实现企业间和行业管理部门间的公文、事务、年审等方面的交流互动。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我省从业人员培训管理水平,提高从业人员服务质量,为智能运输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2、96520举报投诉管理信息系统 根据《浙江省道路运输系统规划(2003—2010)》要求,实现行业管理电子办公化,规范举报投诉管理工作,提高行业管理形象。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建设网点,主要内容是受理我省道路运输投诉举报工作,并对道路运输举报投诉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标准化,以更好监督和改善道路运输工作。通过该系统的建设,使道路运输举报投诉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及时解决和处理一些问题,提升行业管理形象,体现社会效益。 23、汽车故障救援系统(车辆紧急救援系统)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车辆救援不力和企业间缺乏协作的现状,通过系统建设,旨在提高企业紧急事件的应急速度,提升车辆救援水准,促进企业间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在全省范围内建设车辆紧急救援系统,建立全省统一的呼救电话和救援网络,切实保障车辆应急事件的及时处理。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将极大地提高运输企业在应急事件上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同时加强了企业间相互协作的能力。 24、道路运输公众信息服务系统 根据《浙江省道路运输系统规划(2003—2010)》建立智能信息服务系统的要求,在现有浙江省道路运输公众信息网(96520)的基础上,加强公众信息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达到公众信息资源共享,体现智能运输的便捷性、服务性和先进性。道路运输公众信息显示系统通过网站形式,向社会公众发布班车班次、运输企业、行业管理、承诺服务、投诉举报、路况信息、配套服务、政策法规等相关信息。通过改系统的建设,实现道路运输行业的上网工作,实现电子政务,使运输行业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同时收集相关信息,达到资源共享,充分体现智能运输的价值。 25、客运联网售票和统一清算系统(客运联网售票系统) 根据《浙江省道路运输系统规划(2003—2010)》中建设票务处理系统的要求,本着服务于社会公众的目的,开展多种方式的售票服务,方便旅客出行,体现智能运输带来的效率和效益。而随着旅客对运输可得性和及时性的不断提高,客运站票务处理系统已经提上日程,道路运输营收款统一结算问题随之而来,而且该系统的建立也将在很大程度解决目前运输企业之间出现的票款结算纠纷问题。通过客运站票务处理系统软件的开发,在条件成熟的客运站率先使用。系统提供多种方式的售票服务,同时完成票款结算工作。通过该系统的建设,在更好满足旅客出行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将使票款结算在一个公开公平的框架内进行,避免了票款结算上的种种纠纷,完成科学规范的票款结算工作,提升我省智能运输水平。 26、道路货运信息管理系统 根据《浙江省道路运输系统规划(2003—2010)》,针对我省货运行业信息化水平低下,运输效率不高的局面,建设货运信息方面的公共平台,使货运信息在较大范围内共享,促进我省货运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我省货运业的信息化水平。道路货运信息交易系统旨在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平台,由各个企业信息平台作为支撑,通过通道要素(货源、货车信息、政策法规、价格指数、服务承诺、联系方式)的流通,实现信息共享。通过道路货运交易系统的建设,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平台,促进货运企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我省货运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27、道路运输营运车辆管理和智能调度系统 利用高新科技,使用实时监控技术,对营运车辆进行有效监控和调度,提高安全性,保障运输经营生产的安全,体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GPS系统通过软件开发和车载终端的研制,结合实时定位技术,开发出智能调度系统、出租车调度系统、货运调度系统等,提高车辆营运的安全性。通过改系统的建设,提高运输的安全性,并结合实时信息传递的技术,做好车辆调度工作,提高车辆使用率,体现科技的效益。 28、客货运站场智能管理系统 根据《浙江省道路运输系统规划(2003—2010)》要求,在客运站安全门检、道路货运信息交易等各系统的基础上,对客货运站场的运输管理进行整体信息化、智能化。在全省主要客货运站场实现智能管理,是我省智能运输建设的标志的一步。客货运站场智能管理系统是对已有各相关信息化系统的有效整合和提升,还包括自动化广播系统、自动化车辆清洗系统、仓储自动化管理与货物追踪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通过客货运站场智能管理系统的建设,以各主要站场为基础,有效推动我省道路运输整个行业智能化建设步伐。 29、营运车辆安全行车记录系统 随着我省道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广大旅客对出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确保安全是其重要的一个内容。营运车辆安全行车记录系统通过在营运车辆安装行车记录仪,全程、实时记录营运车辆的运行状态,并把数据向系统中心进行传输,为相关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通过营运车辆安全行车记录系统的开发和推广实施,更有效地确保营运车辆行车安全,避免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从而体现出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0、道路运输公众信息查询显示系统 按照《浙江省道路运输系统规划(2003—2010)》建立智能信息服务系统的要求,以硬件投资为主,结合现有的浙江省道路运输公众信息网(96520),加强公众信息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达到公众信息资源共享。道路运输公众信息查询显示系统通过在各市运管处、县运管所、客(货)运站、检测站等场所,基于显示屏、触摸屏、电脑等硬件,向社会公众发布班车班次、运输企业、行业管理、道路状况、承诺服务、投诉举报等运输信息,及时方便地服务于社会。通过改系统的建设,使运输行业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同时收集相关信息,达到资源共享,充分体现智能运输的价值。 此外,浙江省智能道路运输基础体系框架在总体架构上还有其它的划分标准,如按照业务领域不同可大致分为旅客运输信息系统、货物运输信息系统、汽车维修信息系统、驾驶员培训信息系统、稽查处罚信息系统、道路运政管理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无论按照何种标准进行平台和子系统的分类定义,这些平台或系统之间都是既相对独立,可以满足各自业务领域内的管理和服务的需求,又可相互连接形成协调的运作机制,共同作用推进道路运输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关系。当然,在当今知识经济和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浙江省智能道路运输基础体系框架也是随着行业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不断丰富、不断充实的,本文仅针对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现状就框架的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设想,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