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电集团研制的7种特高压产品和1项技术成果近日通过国家级鉴定。专家认为,其成功研制的产品技术均为国际首次成套研发制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试验技术和研制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国西电集团的特高压设备研发再结硕果。继去年底5种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通过鉴定后,5月16日,西电集团研制的7种特高压产品和1项技术成果也通过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国家级鉴定。
“几年前特高压工程刚开始时心里还没底,而现在已到了收获期,这一仗打得漂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蔡惟慈对西电表示由衷地祝贺。
作为我国输配电行业中唯一一家央企,半个世纪以来,西电已成为中国成套能力最强的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交、直流输配电设备和其他电工产品的生产制造基地。集团先后为我国首条330千伏、550千伏高压交流输电工程,首条750千伏超高压交流输电工程,首条±1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首条±500千伏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首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首个西北至华北联网背靠背直流输电工程以及“三峡工程”、“西电东送”和世界首个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等提供了成套输配电设备和服务。
近年来,西电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整合科技资源,加大技改投入,在特高压成套重大技术装备攻关研制中斩获颇丰。集团先后成功研制了特高压电抗器、变压器、隔离开关、、变压器/电抗器套管等产品,为高端输配电设备国产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来自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电科院、西安交大以及国家相关部门等专家和领导分成三组,分别通过了对1100千伏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1100千伏气体绝缘复合套管(HGIS)、特高压设备试验技术研究、1000千伏瓷套式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1100千伏交流系统用棒形支柱瓷芯复合绝缘子、1000千伏电容式电压、±800千伏直流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以及800千伏油纸电容式变压器/电抗器套管等产品的鉴定。
“这8项特高压产品、技术,是西电集团根据国家交直流特高压工程需求,集中西电优势资源历时三年多开发研制成功的。”中国西电集团副总经理裴振江介绍说。
据了解,此次鉴定的HGIS、套管、避雷器等均为国际首次成套研发制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投入商业运行的产品。“试验技术研究”也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多种特高压设备的型式试验,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试验技术和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电压高、电流大,而且没有标准、没有试验方法可查的困难下,我们首次实现了特高压断路器整极开断试验,保障了产品设计的可靠性,且首次完成了特高压大容量开关的全部容量开断型式试验。”西安高压电器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大容量试验室副主任姚斯立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国内外专家全程见证了整个试验过程,可以说,我国在特高压试验技术领域有了话语权。”
鉴定组专家之一清华大学教授徐国政告诉本报记者,通过参与特高压工程,几家供货企业的生产能力、制造条件等都焕然一新,试验研究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但在软实力上跟国外还有一些差距,而这是需要长年积累的。”他表示,“企业还应逐步加强国际交流,同时拿出一定的时间、精力来做一些基础性研发,而不是主要为了完成生产而试验。”
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也在会上提醒道,国外目前没有特高压市场需求,不等于国外不能做,我们必须谦虚谨慎,加大自主研发,创造自己的品牌。他借用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的话勉励说,“中国电力设备应发扬三峡精神,要为从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品牌而奋斗。”
“尽管首条投入商业运行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设备以我为主,但要清醒认识到,我们自主创新的目标还没有达到。”结合国务院日前发布的《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蔡惟慈提出了几点期望。他特别强调说,目前我国的主机成套设备已进入世界顶级参数等级,但基础不适应的矛盾却越来越突出,“绝缘套管、操作机构等都被国外卡着脖子,建议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关键配套件的研发上”。此外,企业必须要从由只靠硬产品向同时靠软产品即系统集成、工程承包和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等转变。“在国际市场上,除了自身努力,还希望国网、南网和制造业能对外形成一个力量,提高我国在工程承包上的竞争力。”
蔡惟慈表示,结构调整,西电是当之无愧的排头兵,希望西电在现有基础上再带个头,在发展模式上实现差异化竞争以摆脱将来可能出现的恶性竞争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