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①
智能电网:可促进解决新能源并网问题
“如果没有智能电网起来的话,最后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是非常困难的,会有很大的问题。”
智能电网是近一段时间以来的世界性热门话题,与会很多专家甚至认为,智能电网很可能是蒸汽机之后最重要的一个技术革命。实际上,智能电网的建设,与新能源的利用之间关系紧密。
近十年以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胡学浩一直致力于研究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风电等新能源。他认为,如果没有智能电网起来的话,最后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是非常困难的,会有很大的问题,“我们中国为什么搞智能电网?我个人认为,是我们把满足可持续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放在了首要地位。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目前也以非常快的速度发展,只要中国政府下定决心,中国很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
电力科学研究院输变电研究所的冯庆东博士,进一步阐明了智能电网为新能源顺利接入提供了技术保障。他具体举例说,如果基于电子技术采用的灵活控制技术,这是电网安全可靠、高效率的前提,“接纳可再生能源就是电网首先要有灵活调度和可以控制的手段。”还有关于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的研制,“在发电环节,国家电网公司正积极探索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储能互补的项目。”
IBM战略与发展总监余红光十分同意胡学浩的看法,但他也有自己的独特观点。“可再生能源接入也是智能电网在全球推进的一个最重要的挑战,如果我们用一些常规的电力手段和技术,恐怕很难在现在解决接入问题。智能电网对新能源的接入会带来一些非常有利的条件,比如现在风能、太阳能都受到天气的影响,当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增加它的一些预测性,例如发明智能气象。”
“本质而言,智能电网要实现对整个电网的全面控制。” 电力科学研究院供用电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副总工程师赵江河,对新能源接入给电网整体安全带来的冲击存在一些顾虑。他认为,“新能源特征是间歇性的,时有时无,电网怎么接纳新能源?从手段上要考虑。”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大为表示,新能源的接入,需要一个综合性的标准。“从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实际上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有标准的,不是让新能源随便可以接入的。我国由于可再生能源法有要求,只要风电能接的进来就要收,但是从调度来看,电能不稳定,也造成电网调度上存在一定问题,所以有个标准是十分必要的。”他说,我国在新能源接入标准上已经有了起步,接下来使做新能源设备的企业适应这个标准,加大技术进步,以满足国家电网的需要,这是应该做的。
对话②
风电:应以发电量作为衡量发展的指标
“今后应把发电量这样一个指标体系作为衡量风电发展成绩或者规划的指标,而不是仅看装机容量,这可以更好地来促进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较于其他的新能源,我国风电的发展迅速,2008年的装机容量更达到了894万千瓦,占全国发电装机的1.5%。而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它是替代能源还是补充能源的争论。龙源电力集团副总经理杨笑生表示,从本世纪以来,大量的风电厂建设,大量的电量进入电网,而且资源也非常丰富,马上就表现了它作为替代能源的巨大潜力。
但是,风电行业在迅猛发展中,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表示,现在很多风电厂效益不高,匆忙决策、匆忙上马。金凤科技首席财务官余丹柯也称,据他了解,现在很多企业盲目发展,很多机组还没有稳定运行就大规模销售了,这是有一定风险的。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说,未来风电切不可盲目发展。“大规模发展首先要考虑资源问题,我国的风电资源虽然是丰富的,但是真正好的风电资源不是随便到处都有。”另外,他表示,有些地方资源很好,但是离消费中心很远,风电最后达到的经济效果不怎么好,“就像新疆煤炭很多,但是拉到内地,成本就上去了,这也是很大的制约。”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王伟胜称,应该大力发展风电,这是刚性的。但是,他建议,今后应把发电量这样一个指标体系作为衡量风电发展成绩或者规划的指标,而不是仅看装机容量,这可以更好地来促进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周大地表示,大规模风电开发现在面临更重要的是经济问题。“对于风电来讲,技术进步的核心是更好地运用资源,使它的发电效率更高,它的目的是什么?最大的目的是把成本降将来。”余丹柯也认为,只有让风电的成本降到能和脱硫煤电的价格持平,风能才能成为大规模开发的常规能源。“现在风电的价格还高出40%至50%,风机的价格从设备制造来说现在是下降的,我认为这种趋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成本降低还有很大的余地。
对话③
光伏发电:终可成为老百姓用得起的能源
“光伏电池就像15年前的大哥大和现在的手机一样,最终能够成为老百姓用得起的能源,如果政府重视,价格就可以降得更快,平价上网来得更早。”
光伏发电作为一种高新技术,去年全世界制造了2800个兆瓦,而仅中国就制造了2500个兆瓦,为世界第一。这就意味着,中国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就上升到了世界第一的宝座。但中国的光伏是“两头在外”,即买了国外的材料做成太阳电池卖到国外。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光伏产业受到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包括有不少人说到光伏就是“高能耗、高污染”,因此开始怀疑光伏产业的发展。
对此,石定寰表示,从实际来看,在整个太阳能电池至少20年的生命周期当中,它所消耗的能源主要是它的前端,就是生产多晶硅的过程当中,而能源消耗在整个生命周期当中是两年左右。也就是说,其余的十多年,甚至二十年都是在从大自然获取能源。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副总裁朱虞也称,太阳能行业发展过快、过热,其实主要能耗、主要污染来自于它的前端,“因为太阳能发展比较快,所以供求关系在过去几年中间变化比较大,在求大于供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为了高利润,冲进多晶硅行业发展。然而做到精细化工,需要很强的技术能力,也需要很强的化工背景。但中国很多新上的项目,包括海外上的一些项目,在多晶硅方面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不能完全融合到化工的回收和可再生能源环保方面的要求。所以就造成很多新上的项目产生了很大的污染。”
虽然该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还存在着不少质疑之声,但大部分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对于该产业的未来发展都秉持着十分乐观的态度。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崔容强预测,光伏电池就像15年前的大哥大和现在的手机一样,最终能够成为老百姓用得起的能源,如果政府重视,价格就可以降得更快,平价上网来得更早。
力诺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郭里辉认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已经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市场问题,要使太阳能发电大规模的被采用,就是要推广这个市场,由此德国推出了上网电价,上网电价出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是太阳能踏入市场的关键环节。石定寰也建议政府最好能加快政策制定的进度,出台更加积极的、系统的、配套的政策,促进整个产业链,包括创新链以及人才的培养,能够进一步全面的得到发展。
对话④
光热:太阳能热利用最终要进入发电市场
“太阳能热发电最终会成为世界上最能被接受的,因为太阳能热发电连太阳能发电初期的能耗都没有。”
“最近大家谈到光伏方面的泡沫多一些,可太阳能热力这块还热得不够。”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太阳能中心主任喜文华称。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热利用委员会主任郑瑞澄,同意喜文华的观点。她说,有人曾问她:“干吗要用热力,光伏发电有了电之后不是什么都有了?”“他不明白,在很多场合是要用热能的,特别是建筑能耗占社会用能的30%,而建筑里面大量的采暖、热水直接利用热能。在需要用热的场合,我们应该大力的推广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它不光是一个热水器。”她说。
清华阳光公司总裁吴振一表示,2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建立了一整套、非常完备的太阳能热利用体系,在世界上占有量、保有量在75%至80%,已经是一个生产、制造和使用大国。“但再向前发展,太阳能的热利用,最终要进入发电市场。”他说,这项技术上,清华大学的易志强教授已经带领一个团队在清华大学电子系进行合作,在开发太阳能热利用的发电研究。”他认为,太阳能热利用,供热水仅仅是初步,未来发展要实现冬天供暖,夏天制冷,平时可能是热水热气,“但是它的最高境界就是发电。”
扬州日利达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惠余也称,热力行业不仅仅是烧一点热水出来,这个行业的前途在它的终端、高端。他上个月在法国见到巴黎市政府的一个官员,他惊讶于这个外国专家对中国的太阳能热利用行业,以及对中国的太阳能发电的了解,“他认为太阳能热发电最终会成为世界上最能被接受的,因为太阳能热发电连太阳能发电初期的能耗都没有。所以太阳能热利用行业,不仅仅是想到它仅仅是个热水器,产生老百姓用的热水。”王惠余认为,随着城市的发展,太阳能光热的中温、高温利用在取得新技术以后,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不会低于风能,不会低于光伏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