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产业进入黄金发展阶段。
风电在我国是一项新兴产业,其生产、运行、销售等都有别于传统的火电和水电,现行的水电、火电调度运行管理制度对风电并不完全适用。要使风电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应形成适合风电特点的产业管理模式,对风电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立足市场经济,找到问题根源,疏通经脉,对症下药,为风电产业设计一整套政策制度。
受自然条件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制约,风电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障碍。风电本身确实有“先天不足”之处,例如不稳定、价格高、输送距离远,这使风电在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在与大电网的谈判过程中,风电企业也处于弱势地位,几乎没有话语权。如果任风电自然发展,其命运可想而知。因此,要使风电担当起减排和发展新能源的重任,政策的大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促进风电发展,我国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国家先后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资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从上网电价、进口关税、贷款、税收等方面支持风电发展。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将风力发电所发电量的增值税税率由17%降低到8.5%。我国风电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与这些政策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但是,与风电发展的形势相比,有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开拓政策空间,完善相关制度。
风电要得到充分发展,必须提高风电与传统能源竞争的能力。当前,有关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建立与化石能源稀缺程度相联系的长期的电价联动机制,完善影响风电价格形成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例如,一方面,可以对接纳风电的企业给予补贴,就像对火电企业实施脱硫优惠电价政策一样,建立激励机制;另一方面,由于使用常规能源生产电力付出了较大的环境成本,可以向传统电力企业征收生态税、碳税等税费,以形成电力行业公平竞争的机制。在丹麦,对所有电力都征收二氧化碳税,但对风电等新能源进行税收返还。丹麦的风电占到总电量的25%,与这些扶持政策是密不可分的。
加大新能源法律制度的落实力度,为风电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一些风电发展比较好的发达国家,大都采用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为风电产业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德国政府1991颁布的《电力输送法》为德国电网经营者规定了优先购买风电经营者生产的全部风电并给予合理的价格补偿的义务,有力地促进了德国风电产业的发展。我国也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其中规定电网企业应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电量,但是这一规定还缺乏强制性,落实不理想。因此,有必要加大法律的执行力度,实施风电强制配给制度,根据发电量大小,按照一定比例向传统电力企业配给风电等新能源。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风电的强制性配给政策。如美国1978年通过的公共电力管制政策要求公用电力公司每年必须按“可避免成本”购买合格发电设施所发电力(风电是其中之一)。日本的“电力事业法”规定电力公司必须按当地售价收购风电。
我国的风电发展前景广阔,有关部门要积极制定税收、信贷、投资、价格、补贴等方面的激励政策,建立适合风电特点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机制,促进风电健康有序发展。尽管设计一套政策制度比简单发布行政命令要复杂艰难得多,但是其效率要高得多,因此值得为此付出努力。
2005年以来,我国风电装机以年均100%的速度快速发展,到2008年底,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了1215万千瓦,占世界风电总装机容量的10%左右,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增长。目前,从装机容量来看,我国已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四、风电装机容量超千万千瓦的风电大国。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美国、德国和西班牙,其装机容量分别为2517万、2390万和1675万千瓦。
需求的快速增长也带动了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2004年,我国风机整机制造企业仅6家,目前明确进入风机整机制造的企业已超过80家,另外还有一些公司正在开展进入风机整机制造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些风机整机制造企业及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壮大,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风电制造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的提高。
云南风资源“走俏”
据悉,云南省已形成了500千伏的主体电网构架且220千伏电网广布,只要风电场建好,就能接入电网。除了资源丰富,良好的电网接入条件也是云南省发展风电得天独厚的优势。云南省风能资源总储量为1.23亿千瓦,可利用面积4.52万平方公里,占该省土地面积的11.48%。2009年,在2006年规划的基础上,云南省新增了总装机容量为1445兆瓦的17个风电场,使风电场的规划数量达到了30个。预计到2020年,云南省的总装机将突破3000兆瓦,而风电也将成为该省继水电、火电之后的第三大发电电源。 也正是得益于此,在国内资源较好的风电场基本上已被瓜分得差不多的情况下,云南这块曾被很多人认为是风资源较贫乏的地区,如今成了香饽饽。水电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中广核等能源巨头都纷纷向云南省抛出了绣球。2006年规划的十多个风电项目,大多数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前期工作。
黄三角角逐风电产业
按照规划,2010年,黄三角地区内新增火电装机500万千瓦以上,风力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等能力达到180万千瓦左右,新增地热供暖面积300万平方米,新能源应用比例高于全省10个百分点以上。随着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快速崛起和风电项目集群式显现,一场围绕风能的角逐大戏正在黄三角地区徐徐展开。据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罗百辉了解,包括大唐、华能、华电、国电四大发电巨头和国家电网公司以及神华集团等6家央企能源巨头在一年之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将触角伸向了黄三角地区,圈地风电项目。从地域范围来看,这些被列入黄三角范围的县市正处在山东风能资源密布的区域。以东营市为例,今年6月,东营黄河南风电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到0.96亿千瓦时。此外,东营还规划了河口风电场、利津风电场和黄河口风电场。按照潍坊市的规划,到2010年将建成四个风力发电项目。其中华能寿光风电场一期项目总投资为5.6亿元人民币,规划为4.95万千瓦,安装了33台1500千瓦的风机,目前已经投产发电。此外的其他三个风电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大唐东营风电项目是东营市首个并网发电的风电项目,目前有33台风机,其中23台已并网发电,全部投产后年发电量可达9500多万千瓦时。此外,在莱州市,总投资220亿元的大唐、华能、华电等风电项目正在建设,目前完成装机容量30万千瓦,三年内装机容量将超过百万千瓦。
如此巨大的潜能已经引得华能、华电、国电、大唐四大发电集团在山东竞相争逐,同时也带动了电网公司的参与,其中,国家电网下属的鲁能集团先后在烟台海阳、威海荣成和滨州沾化投资的风电项目已经开工。风电项目的快速发展,也促使黄三角地区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快速进入角色。2008年,德州市风电装备制造业的重点企业通裕集团、世纪威能公司、华业公司、株丕特公司、双一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其中7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利税2.2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在济南,一期投资30亿元的风电产业园日前在济南高新区开工建设,这一产业园规划面积1815亩,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风电设备生产基地。
湘潭风电产业链初具规模
风力发电的原理,是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通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因此,一台风力发电机组我们能看得见的主要元件有叶片、发电机和塔筒三个大的部分;另外,风力发电还需拥有变频器、轴承、控制系统、偏航变桨系统等关键部件;当然,要将这些部件组合在一起,还需要大量的结构件,包括发动机机罩、机座、塔筒内的电梯等。
这个价值逾千万元人民币的“巨大的蛋糕”里,“湘潭制造”究竟可以占到多少市场份额呢?业内人士介绍,虽然风力发电机组中叶片和塔筒的技术含量并不高,但由于叶片的长度一般在37-42米,塔筒更是高达65-100米,它们分别相当于十几、二三十层楼房的高度,因此,基于运输的原因,一般都在风场附近设厂制造。由于塔筒高达65-100米,海诺电梯正着手进行风电电梯的生产。
风电机组中最赚钱、最核心的部分当属发电机,其成本占到了总量的30%左右。这一块最大的蛋糕当然要归属湘电集团。该公司是国内最早研制风力发电机的厂家,诞生了我国第一台异步风力发电机,当前国内最大的2兆瓦双馈风力发电机也在此研制成功,特别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2兆瓦直驱型永磁低速同步风力发电机完全实现了自主开发,进入批量生产。
除此之外,湘潭市还聚集了世通电气、时代工业自动化、永达机械、崇德科技等10多家风电配套企业,形成了从风力发电机整机到风力发电机、变桨偏航、冷却器、磁铁器、轴承、集电环和主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配套体系。在国家“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呼之欲出之时,在湘电风能、世通电气、时代工业自动化等龙头企业的引领下,湘潭的风电产业正乘风而上,成为湘潭经济新的增长点。目前,国内除了北京的华锐风电、四川东汽和新疆的金风科技这三家起步较早的老牌风电设备厂家,可以说,湘电风能现在已经牢牢地排行在全国第四的位置。
首先,从经济总量上讲,2009年,湘电风能可以实现装机300台套,以每台套1000万元计算,可以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2010年,计划装机600台套,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2011年,实现装机1000-1200台套,实现销售收入100-2120亿元。其次,从技术含量上来看,湘电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2兆瓦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产品的先进性、稳定性在同行业中拥有较大的优势,增长的潜力较大。第三,有很好的平台,湖南省政府、湘潭市政府都非常重视风电产业的发展,在政策层面给予了较多的支持,尤其难得的是,全国仅有湘电风能等6家企业进入了国家招标的短平台,用邹长宁的话说,就是“谁进入了国家招标的短平台,谁就占据了市场的主动”。因为国家特许的采购范围占了全国的50%-60%。
2008年以来,国内风电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为了迅速占领国内市场,并实现“到2011年,湘电风能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要达到20%,出口率达到5%”的目标,目前湘电风能正筹划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地。除了已建好的福建漳州分厂外,湘电还准备在内蒙古的乌兰扎布、江苏的镇江、甘肃的酒泉等地建立分厂。
风电产业的发展给市内的相关配套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以制造与加工风电Y系列电机机座、转轴等成套结构件为主打产品的永达机械为例,2008年,该厂的年产值为1.2亿元,预计今年可完成产值2.5亿元,现在该厂正在兴建厂房,2010年要实现产值5个亿、2011年要达到10个亿的目标。
中国国际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行业特邀研究员罗百辉分析认为,风力发电机组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条,湘潭甚至包括长株潭能在其中拥有50%左右的份额,都会赢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从未来的发展形势来看,风电产业至少将有十多年的黄金发展期。从世界范围来看,美国、德国等工业发达国家为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都将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作为主要解决方案。在我国,情况也是如此。2008年底,1215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占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例还仅为1.5%,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10%左右,即到2020年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4亿千瓦这样的水平,这是十分可观的数字。这表明,从宏观形势来看,风电行业大发展的高潮确实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