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近年增速很快,行业发展迅猛,2008年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63.64亿美元,今年1~10月出口已达128.52亿美元,同比增长147.81%,但出口平均价格1~8月份呈下降趋势,9月份开始才有所回升。
近10年来,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平均年增长率为41.3%,太阳能电池产业规模扩大了35倍。2008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2000兆瓦,居世界第一,占全球产量的36.7%。今年1~10月,我国太阳能电池出口44亿美元。然而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数据显示,我国已有350家光伏产业组件企业倒闭歇业,幸存者只剩下约50家,而且,在我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行业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低价无序竞争、自主创新能力低、诚实守信观念不强等问题。
过度依赖出口状况堪忧
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从今年1~10月份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出口结构看,太阳能电池和电池组出口额占57.1%,太阳能电站出口占22.48%,产品结构较为单一。
主要出口欧美市场。太阳能具有可再生和环保等方面的特点,这种优势让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将太阳能作为重点发展的新能源产业。近年来,由于欧美各国市场需求增大,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产品主要供应欧美市场,国内市场份额很小,太阳能光伏产品成为我国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在国家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的背景下,未来光伏产业的前景将更为广阔。
金融危机中我低端产品受到挑战。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主要得益于国际市场,98%的生产容量依赖出口,但是,由于德国、日本、西班牙等国本国的光伏产业近年迅速发展,光伏技术日趋成熟,光伏发电成本迅速下降。在这样的形势下,各国很可能通过提高准入门槛来限制国外产品。另一方面,我国大部分光伏企业还不具备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品牌,特别是在此次金融危机中,面对短期内光伏产品供大于求的局面,我国光伏产品将很难跟上国际市场标准的发展而最终可能被淘汰出局。
过度依赖出口,产业发展风险较大。经济寒流、关键技术缺失、多晶硅价格下跌,致使国内大批太阳能光伏企业海外订单锐减。有媒体报道,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有350家太阳能组件企业停产。由于市场预期暗淡,一些风险投资人开始远离这一产业,特别是晶体硅光伏电池业。中国光伏企业市场主要在欧美国家,过去,光电与普通电价之间差价往往由那些国家的政府补贴,但金融危机下,西方国家削减或取消了对光电的价格补贴,从而导致市场需求大规模萎缩。由于我国的光伏发电进展缓慢,国内对多晶硅的需求量仅占20%左右。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材料学部数据显示,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还不足电池产量的1%,一旦国际市场有变,风险极大。
启动国内市场才能摆脱困境
纵观近现代历史,每次经济萧条后的复苏,都会出现一些新技术、新产业和新观念。在本世纪,光伏技术基于其技术先进性、资源无限性和绿色环保性等特征,无疑是下轮产业技术革命的核心。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的70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中,把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国家战略。我国应着眼未来能源战略,高度重视光伏产业。
我国应迅速制定上网电价补贴细则,启动“上网电价法”。只有在市场形成初期打破市场规律,积极对并网电价进行补贴,对国内太阳能企业给予实质性的激励,才能迅速培育市场,形成有自我完善机制的国内太阳能市场。因此,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出台在当前尤其显得必要和迫切。当前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提振新能源产业的政策已经让光伏产业从中受益,其中最为直接的是“太阳能屋顶计划”。太阳能光电建筑作为整个光伏产业终端环节,一旦大规模启动,将直接影响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生产企业。
首先,应该进一步细化《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有关光伏产业的发展目标规划;其次,应该组建更高级别的政府专门管理机构加强规划和管理;最后,应该在“973”和“863”等科研项目计划中给予光伏产业更多的资金投入,迅速建立起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国家光伏研发、制造体系,提高光伏发电在我国发电总量中的指标比重,并通过补贴政策,支持和鼓励太阳能发电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