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关注哥本哈根,最主要的是看它针对“后京都”时代到底能够达成什么样的共识,签署什么样的协议,以便安排好下一步的行动。所以,对能源界来说,哥本哈根会议既关政治,又关经济。
可是,这次会议的结果到底是什么?目前还是不得而知。对此,有人乐观,有人悲观,有人时而乐观时而悲观。也许,它会谈好;但也许,它真的会谈崩。当然,更大的可能是,因人人害怕谈崩而最后谈好了。反正,现在还是未知。
哥本哈根会议的结果对于我们来说,就真的那么重要吗?不知怎么,笔者在紧张之余,突然冒出了这样的想法,并且也同样在突然之间自我给出了一个答案:未必!
姑且,我们将会议的结果朝坏的方面假设——就当会议最后不欢而散吧——情况又会怎样?
——难道我们会因此改变既定方针,停止发展新能源?相信没人会这么认为。传统能源在一天天变少,这是不争的事实;气候在一天天变暖,这是争也白争的事实(据说英美有人试图否定,但没有得到认同)。有了这两点,就是“大局已定”。至于会达成什么样的协议,拖到什么时候才能达成协议,都只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已,虽然这个问题有些高难度。
——或者,我们会放慢发展新能源的脚步?相信这同样不是我们的觉悟。发展新能源,解决人类的环境和能源危机,如果说最初是有外力催生的因素,而现在,它已经一点一滴“内化”为我们的自主行动了,也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尤其是,当我们将其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候(当然,美国也意识到了,欧洲也意识到了,日本也意识到了),就真正地实现了“危”与“机”的内在转化,将节能减排的国家行为与21世纪国家竞争优势的确立紧密结合了起来。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将这个会议与我们该干的事分开来一点?
早行动早主动!
有意思的是,一直被大家关注并猜测将于哥本哈根会议前出台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并没有如预期的那样抢在会议前出台。笔者一开始感到有些可惜,但转念一想,觉得这样又何尝不好?这不正说明,我们发展新能源,不是为了凑热闹,而是缘于我们的社会责任和内在需求吗?我们充满自信,所以我们不会随风而舞!
故此,我们一方面,要认真地参与谈判,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另一方面,更要从哥本哈根的短期氛围中跳出来,抓紧行动。不管会议结果如何,我们都会尽我们应尽的责任,干好我们该干的事。
从这个角度说,发展新能源,与哥本哈根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