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能源结构单一,目前仍然以火电为主,存在着煤炭资源不足、环境压力增大、发电成本上升等矛盾。如何破解江西能源结构的瓶颈?江西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姚木根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江西将以新能源取代传统的火电,发展低碳经济。
必须把握三个关键因素
姚木根认为,选择能源发展战略必须把握三个关键因素。
一是必须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相适应。江西一次性能源短缺,煤炭储量少、埋藏深、灰份高,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有18.7亿吨,仅占全国的0.13%,平均每年生产原煤2500万吨左右,而原煤消耗量达到5000万吨。水力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大都已经开发,赣江及其支流的部分站点水位落差小、淹没损失大、开发成本高。油气资源至今尚未发现。自然资源禀赋,是江西在能源战略选择上必须面对的现实,也是确立能源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二是必须与当地所处的发展阶段相衔接。江西人均GDP刚刚达到2000美元,正处在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能源发展战略的选择,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现实感;既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新能源开发,又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的承受能力,尤其要防止过早、过快地丧失低成本的优势,从而丧失竞争能力,影响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
三是必须与世界新技术的潮流同步发展。21世纪以来,新能源技术的突破正在演变成一股绿色浪潮席卷全球,新能源开发技术日新月异,许多关键环节不断取得重大进展,要求制定能源发展战略时必须把握时代脉搏。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姚木根说,去年初江西省作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部署,现在规划已经国家发改委审定,并上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总体构想是:以促进经济和生态高度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线,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建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创新体制机制,把鄱阳湖地区建设成为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崛起的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
实施这一战略,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全新实践,也是创新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对开发新能源,形成与生态经济区相适应的能源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全力推进三大新能源工程
姚木根告诉记者,从长远发展看,解决江西的能源供应问题,构建清洁、安全、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必须坚持多能互补、远中近结合的发展战略。首先,近期着眼于保障供应,实施常规火电“上大压小”工程,提高电煤的转化效率,逐步实现常规火电以12.5万千瓦级机组为主向以60万千瓦级机组为主转变。
其次,做好开发新能源的准备和示范。中期着眼于成熟能源技术的运用和推广,积极开发核电,把电力建设重点由常规火电为主转到核电建设为主。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水电、风电和生物质能发电,逐步降低火电比重;远期着眼于清洁能源的普及,逐步淘汰火电,形成以核能、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供应体系。到2012年,除水能以外的新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5%,到2020年提高到12%。
姚木根介绍,为了实现新能源取代传统的火电,发展低碳经济,江西正在全力推进三大工程。
一是推进内陆核电建设工程。江西人口密度相对较低,江河众多,地质条件好,具备了建设核电和抽水蓄能电站的优越条件。同时,铀矿资源储量丰富,已探明的储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具有开发核能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家能源规划中已将江西纳入国家东中部核电建设带,作为我国优先发展核电的内陆省。目前,彭泽核电站列入国家近期开工计划,江西第二座核电站也将列入了国家核电调整规划。初步考虑,在近期开工建设彭泽核电的基础上,争取再开工建设万安核电站,力争到2020年前建成500万千瓦以上核电机组。
二是推进新能源利用示范工程。主要包括太阳能利用工程、风电工程、新能源汽车应用工程、生物质能利用工程、农村新能源工程和绿色煤电工程。太阳能利用方面,江西的年平均光照时间1450小时,属于可以开发利用太阳能地区,已批复了总装机为5.21万千瓦的太阳能利用项目,国家对四个项目安排了补助资金7600万元。风电开发方面,江西风力资源比较丰富,理论可开发风力资源230万千瓦,已经开发8.3万千瓦,正在开发12万千瓦,力争到2020年总装机容量达到60万千瓦。
三是全力推进清洁高效的常规能源利用工程。主要是从能源转化和使用两个环节,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节能新产品,降低单位GDP能耗,减少能源转换过程中的损失,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当前,正在实施的主要工程有:压缩13台12.5万千瓦级火电机组,建设大容量、高参数的新机组;加快煤矿瓦斯的抽采利用,抓紧实施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入赣工程,加速传统燃料替代步伐;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LED等高效照明节能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