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 “前方熊出没,小心!”在中国可再生能源风能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施鹏飞看来,政府旨在警示,包括想进入的和已进入的,“未来几年内,风电设备制造行业的洗牌,将是市场使然。”
“所有关心清洁能源发展的,从政府到企业乃至高校,都在高度关注着风电设备的产能过剩问题。”
在风电领域,目前过热的似乎不止是整机制造。如上述华锐风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俊良所说,风电制造行业还从未如此这般“引人注目”过。
尽管各方对“过剩”的看法不尽一致,但短短几年内,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无序上马、快速膨胀,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我国的风电整机制造企业已达到80余家,而且,还有许多企业摩拳擦掌,准备进入。
自去年8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的点名,到10月份十部委的联合发文,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已列入了六大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行业“黑名单”。
“前方熊出没,小心!”在中国可再生能源风能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施鹏飞看来,政府旨在警示,包括想进入的和已进入的,“未来几年内,风电设备制造行业的洗牌,将是市场使然。”
风电制造行业“少白头”
近年来,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扶摇直上。其背后,则是风电设备制造产业的一路高歌猛进。在《可再生能源法》等政策的保驾护航和风电机组巨大需求的刺激下,众多企业纷纷上马风电制造项目。
告别了金风科技的一枝独秀,我国的风电设备制造行业迅速迎来了百花争艳。2004年,我国的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也不过6家,而仅仅五年时间,这一数字已飙升至80多家,乃至于业内有风电“疯”了之说。各种产业资本的一窝蜂涌入,同质化技术的重复引进,以及地方政府的竞相规划,已让这一产业萌生了“少白头”。
据了解,几乎江苏每个沿海地级市都提出要打造风电设备产业园。“重复建设严重,”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如此感慨,“有的国外设计公司先后向国内六七家企业转让相同的产品或技术。”
同时,前期上线的产能从去年起集中释放,整机的价格也一路下滑。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朱俊生表示,整机设备价格已从前两年的7000多元/千瓦降到了5400元/千瓦,使得行业平均利润率仅维持在10个百分点左右。
“尽管还是高科技,但整机制造行业已经不再高利润了。”一业内人士曾对记者表示,“就这么发展下去,风电制造行业就要成了家电行业了。”
“一家整机制造企业至少要达到50万千瓦的规模才有效益。”施鹏飞表示,“按照这个标准,到2010年如果现有的80多家企业产能完全释放,风机的产量可达3500万~4000万千瓦。而今后十年国内风场的建设速度可能会维持在年装机1000万~1500万千瓦之间。按照今年我国总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的总体规模看,前三家企业就可能占到90%左右的市场份额。”
“这个行业已经出现了过剩倾向,”施鹏飞说,“所以国务院对风电设备制造业亮了红灯,提醒还想进入的企业掂量掂量,最好不要进来,早期风电设备企业走过的引进技术—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占领市场的道路,如今很难行得通。走老路的新企业难以拥有生存空间。”
强制认证或推行
去年9月底,国务院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委的《国务院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国发38号文)。国发38号文明确表示:“严格控制风电装备产能盲目扩张”、“原则上不再核准或备案建设新的整机制造厂”等。
对风电设备产业而言,这已不是官方“警钟”第一次敲响。早在去年8月上旬,工信部发布的《2009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已指出,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向新兴产业特别是风电和光伏产业等新能源产业蔓延,必须刹住重复建设之风。
“国家出台的政策并不是要限制行业发展,而是要保障行业能够健康稳定地发展。”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
对此,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的解读是,一方面可促使已进入者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另一方面则可回避资源浪费,加速整个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目前风电设备的制造质量不容乐观。”中国国电集团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源表示,“和国外设备相比,国内产品在可靠性、可利用率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其次,国内一些设备制造商对合同的履约能力比较差。尽管制造商数量不少,但真正能满足需要的企业并不多。”
对此,中国风能协会理事长贺德馨一再强调,一定要利用现在国内外对可再生能源的高度重视,积极发展风电制造产业。首先,必须要确保风机质量,降低故障率。“要推行风电设备强制认证,将认证作为进入市场、享受优惠政策的条件之一。其次,要解决批量生产中的质量控制问题。”
“此外,还要加强自主创新的力度。”贺德馨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目前制造商通过规模化发展来降低成本。但到了一定时期,成本是不易降下来的,必须要在技术上有所创新。
“国发38号文有两点很重要,即提高准入门槛、设定技术标准;支持优势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提高国际竞争力。”据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周鹤良透露,相关部门将严格审核企业的技术能力、人才队伍以及资金、设备等,提高这一行业门槛的同时,按照国家发改委的相关要求,必须要有一年以上的运营经验,未来才能有资格参与风电项目的招投标。
“2009年国际风能大会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找买家——你先用我的风机,明年或者后年再给钱。整机还没下线的企业着急了。”一业内专家告诉记者,“随着准入门槛的提高,加上国家发改委的严格审核,一些起点低、规模小的风机制造企业,将会在近期退出市场。”
“有些地方省市已经在重新考虑其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反思之前的政策是否可行。”贺德馨向记者透露。
记者还了解到,工信部和发改委等已在起草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具体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