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PLC,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极为迅速、应用面极为广泛的工业控制装置,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的三大支柱之首。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存储用户指令,通过数字或模拟的输入/输出,完成确定的逻辑、顺序、定时、计数、运算和一些确定的功能,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
当今PLC吸取了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最新成果,以单机自动化到整条生产线的自动化乃至整个工厂的自动化;从柔性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到大型分散控制系统,PLC均承担着重要角色。
“组态”的概念是伴随着集散型控制系统(简称DCS)的出现才开始被广大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工业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过程中,PC(包括工控机)相比以前的专用系统具有的优势日趋明显。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PC技术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各种相关技术已臻成熟;由PC构建的工业控制系统具有相对较低的拥有成本;PC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丰富,软件之间的互操作性强;基于PC的控制系统易于学习和使用,可以容易地得到技术方面的支持。在PC技术向工业控制领域的渗透中,组态软件占据着非常特殊而且重要的地位。
PLC控制系统的理论与研究
1、PLC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近10年来,我国的PLC研制、生产、应用也发展很快。特别是在应用方面,在引进一些成套设备的同时,也配套引进不少PLC。如上海宝刚第一期工程,就采用了250台,第二期也采用了108台。又如天津化纤厂、秦川电站、北京吉普车生产线、西安的彩电和冰箱生产线等等都采用了PLC控制。总之,我国PLC的应用已获得令人瞩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什么是PLC?
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更多地具有计算机功能,不仅用逻辑编程取代硬接线逻辑,还增加了运算、数据传送和处理等功能,真正成为一种电子计算机工业控制装置,而且做到了小型化和超小型化。这种采用微电脑技术的工业控制装置的功能远远超出逻辑控制、顺序控制的范围,故称为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PC。但由于PC容易和个人计算机混淆,故人们仍习惯地用PLC作为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缩写。
(2)PLC的组成?
PLC采用了典型的计算机结构,主要是由CPU、RAM、ROM和专门设计的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等组成。
(3)PLC的工作原理?
PLC虽具有微机的许多特点,但它的工作方式却于微机有很大不同。微机一般采用等待命令的工作方式。如常见的键盘扫描方式或I/O扫描方式,有键按下或I/O动作则转入相应的子程序,无键按下则继续扫描。PLC则采用循环扫描工作方式,在PLC中,用户程序按先后顺序存放。CPU从第一条指令开始执行程序,直至遇到结束符后又返回第一条。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循环。这种工作方式是在系统软件控制下,顺次扫描各输入点的状态,按用户程序进行运算处理,然后顺序向输出点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