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首先,机器人的推广宣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整个自动化应用产业链;其次,客户对机器人普遍存在理解误区,认为机器人完全智能,而事实上使用机器人之前要投资,要进行自动化改造。要客户理解这些,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后,客户在既有厂房内安装机器人替代人工,涉及到工艺布局改造等诸多因素,且投资巨大,这也成为机器人推广的一大障碍。
2013中国广州国际工业自动化技术及装备展览会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包装工业展览会于2013年3月4至6日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隆重举行。
三月的羊城早已弥漫着初夏的味道,阳光和煦,气候温暖,路边的花朵开的热情灿烂,一如琶洲展馆内川流不息的人群。在我们关注的自动化展和包装展展区内,国内外各大品牌的机器人厂商纷纷亮相,展示最新产品和先进技术的同时,也推动着中国机器人的应用普及。
展会期间,我们对业内领先的柯马、埃夫特和广州数控等厂商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专访,获益良多。整体的感觉依旧是,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现状:需求日趋旺盛
随着人工成本的上升和机器人成本的下降,机器人的春天已经来临,在众多行业用机器人代替人工作是大势所趋。以华南为例,这里是中国工业化的福地,其产业布局包括以富士康、华为、中兴等为代表的ICT行业,以格力、美的等为代表的白色家电行业,以及汽车行业,当然这里还遍布很多细分行业,比如模具、食品、化妆品等。
通过广州展会的效果来看,华南地区众多企业对机器人的需求非常旺盛,各机器人厂商已经加大在华南地区的投入,满足客户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体现在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方面,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布局重地--汽车行业,而是迅速向一般工业拓展。
理解存误区投资大,机器人推广面临三大难题
尽管中国市场机器人需求日趋旺盛,但从考量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的重要指标“机器人密度”来看,目前世界机器人密度的均值为51,我国仅为15,仍处于较低水平,除了由于国内工业机器人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机器人总部副总工程师李伯基认为,目前机器人的推广存在以下三大难点。
首先,机器人的推广宣传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整个自动化应用产业链;其次,客户对机器人普遍存在理解误区,认为机器人完全智能,而事实上使用机器人之前要投资,要进行自动化改造。要客户理解这些,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后,客户在既有厂房内安装机器人替代人工,涉及到工艺布局改造等诸多因素,且投资巨大,这也成为机器人推广的一大障碍。
目前,机器人普及情况较好的仍然是经济发达、意识超前的江苏、浙江和广东等地。
国际品牌持续扩张,产业布局向一般工业蔓延
以柯马为例,这家总部位于意大利的全球化制造系统集成商,一方面制定了新的五年战略计划,推行Best Practice全球共享策略,服务全球客户的同时提升本土客户的满意度。另一方面,柯马在中国的发展已不再局限于汽车行业,而是将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渗透到工业制造的各个领域中。
在本次工业自动化展中,柯马联手两家系统集成商推出了码垛系统和绕线系统,分别应用了柯马的新一代码垛机器人和大负载机器人,引起现场观众的极大兴趣。这两个系统体现了柯马机器人的一个战略发展方向,即从汽车工业走向一般工业。
本土的机器人品牌广州数控做数控系统出身,与机床行业关系紧密,推广机器人应用得到诸多厂家相应,其产品主要分布在加工行业的机床上下料等应用。
[DividePage:NextPage]
国产机器人无序竞争,达莫利斯之剑时时高悬
中国机器人产业尚处于初期起步阶段,群雄逐鹿,市场格局乱象初现,就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前景,业内人士深表忧虑。
在此不得不提及光伏产业,眼下,中国光伏企业在国际大环境之下生存愈发艰难,陷入利润下滑、出口市场业绩不佳、资金链严重短缺的困局之中。究其原因,国内太多的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是众多企业纷纷倒下的根源。如不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排除国内机器人产业重蹈覆辙的可能。
国内很多企业做事喜欢一窝蜂,先期逐利盲目投资,进行重复建设,通过抢夺材料资源和打低价格,最终导致产能过剩,价格暴跌,带动行业整体利润严重下滑,国内机器人产业也面临类似局面。而面对国际品牌,国产机器人又存在先天不足,普遍缺乏优秀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有效的资金流,导致其难以抵御外部竞争压力。
民族品牌迂回前行,寄望奇迹再现
尽管本土品牌机器人存在短板,部分展品也未走高精尖路线,但应用效果依然一目了然。而这恰恰是本土品牌机器人从中低端走起的一个广阔市场,我们和国外厂商的错位就在这里。珠三角企业主要还是从事中低端加工,只是用机器人替代人工的一个转换过程,不像汽车行业全自动那么高端,而且资金实力也不够雄厚。因此,国产机器人可以尝试在中低端市场发力。
国际品牌机器人优势明显,但有些厂商的设计研发并在放在中国,而是设立工厂进行产品组装和集成,而且产品服务和零配件的更换费用也非常高昂。这就开始倒逼部分国内企业进行自主研发,目前已现成效。回顾汽车、家电、电子和机床行业,最初都是国外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可是现在很多都已慢慢退出中国市场。业内人士乐观的希望,国内机器人产业也能发挥自身优势,让奇迹重现。
结语:政府支持引导不可或缺
对中国的机器人企业而言,政府的前瞻性引导和支持必不可少。一方面,要确保市场的优胜劣汰中形成有序的竞争态势,夯实整个行业的发展实力,形成稳定的行业发展结构。另一面,政府需提供政策和资金层面的支持,加强国内机器人的研发实力,逐步掌握核心技术,缩短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差距。如此方能确保国内机器人行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