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2012年投资和上市情况的整体下滑后,新能源行业在2013年终于将有机会走出困顿已久的冬天。标杆电价、上网标准的确立,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多项政策的倾斜为新能源行业的寒冬带来了一丝暖意。”这是清科研究中心近日最新推出的《2013中国新能源行业投资研究报告》中透露出的信息。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吴晗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年来,在目前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发达经济体希望通过新能源发展转变经济形态,中国政府也意图通过新能源弯道超车,陆续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从2005年到2010年,制定新能源发展目标或相关政策的国家和地区就近乎翻番,且大多数国家采取了多种激励政策。目前,中国新能源行业的政策环境正不断完善,已有的多项配套政策包括规划、价格、补贴、财税、产业指导等。
据全球高科技领域专业行业协会SEMI China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则预测,2013年全球太阳能光伏组件市场产能将过剩20%。亚洲光伏行业尤其是中国市场,将加速整合。而从2009年开始,发改委等部门推出《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明确表示风能制造业存在投资过热的现象。
在他看来,产能过剩现象持续,投资市场恐继续低谷运行。从投资数量情况看,2006—2012年,中国新能源领域已披露的投资案例累积272起。自2009年起,新能源领域进入快速发展期,当年投资数量超过2006年全年投资数量的一倍。2010和2011年的投资数量更是维持在近几年投资热点的顶峰,达到在2007年新能源领域出现小幅增长的基础上再次翻番的热闹景象。但到了2012年,由于国家经济环境较为低迷,新能源领域的投资热度也出现急速下滑现象,一举回落至2007年水平,降幅接近50%。
在投资案例金额方面,2006—2012年,中国新能源领域披露投资金额的案例数有221起,共涉及投资金额57.96亿美元。2006—2008年,投资金额与投资数量呈反向相关性。2009年,投资金额随投资数量的大幅增长,总涉及金额达到历史新高,为15亿美元,增幅高达1.5倍。2010和2011年虽然总投资数量相似,但总投资金额却大不相同。2010年在2009年投资数量再次攀升的基础上,投资金额却大幅下降,降幅接近45%。2011年继续维持历史顶峰的投资数量额,投资金额终于大幅增长,涨幅接近80%,总金额接近2009年的历史最高位水平。2012年,随着市场状况的总体下滑,投资金额与投资数量的线性相关性恢复正常,数量的减少让总涉及金额也大幅下降,回归至2008年的水平。
尽管如此,《2013中国新能源行业投资研究报告》认为,虽然各领域问题重重,但新能源行业期待下一次发展机遇。就目前而言,行业亟须解决好国内光伏、风电产业产能过剩现象严重的问题,因为一旦发电经济性达成后,新能源将成为一个无需政府补贴的市场化产业。
自从中国发展光伏与风电产业以来,相关产业链就一直享受着政府的呵护与补贴,这使得不论是光伏还是风电的装机容量都在最近六七年里从一个微小的数字变成了一个庞大的过剩数字。以致于在面临经济形势下滑与不确定性的国内外大环境时,中国的光伏产业就面临了巨大的产能过剩危机,众多光伏企业也面临内忧外困的生存压力。因此,优化产能结构与规模,解决相关产能过剩问题,是光伏与风能产业下一个发展春天降临的前提之一。
清科研究中心还分析认为,核能的利用效率虽高但安全性问题还有待检验,同时民营企业想要进入目前还存在无法跨越的门槛。而生物质能和新能源汽车或将成为新能源行业新一轮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