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中央日报》11月11日文章,原题:中国产地铁电车对韩企造成威胁首尔地铁正在面临“中国制造”的攻势。照这样下去,首尔的地下将会奔驰着中国制造的地铁。而原本就艰难度日的韩国铁道产业和相关零部件企业,正在经历寒冬的痛苦。
首尔市推出了本月购买200辆新电车的国际竞标计划,预算约为2700亿韩币(约合15.15亿元人民币)。此外,还计划到2018年前再购买420辆电车。首尔市到2022年前在更换老化电车上的预算将达到近1万亿韩币(约为56.16亿人民币)。这一万亿韩币“战争”的胜利者中国企业。首尔市长朴元淳15日访问中国时曾表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搞垄断”,“选择供应商的条件首先是安全,其次是价格竞争力”。韩国国内铁道车辆制造在1999年曾因竞争过于激烈以及韩国政府的政策,将大宇重工业、现代精工以及韩进重工业等相关企业合并为了现代精密机械公司(现代Rotem)。首尔地下铁公社(首尔Metro)顶着舆论压力,在不久之后就要竞标的情况下,最近赴中国视察了中国北车(CNR)和南车(CSR)。
世界铁道市场占有率:中国北车15%,中国南车14.9%,加拿大庞巴迪8.7%,法国阿尔斯通7.4%,俄罗斯TMH6.8%,韩国现代Rotem2.4%。(韩国交通研究院资料图)
中国企业在规模上已经处于没有对手的状态。中国北车和南车现在的规模约为36亿韩币(约合2029万元人民币),以本国铁道产业为基础,已经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企业。现在非洲地区的铁路几乎可以说都是中国制造。这两家企业正在推进合并,与其让中国企业在海外互相竞争,不如合并为一个企业进军海外市场。
韩国企业的危机感正在扩大。韩国铁道车辆工业协会企划组长郑元哲(音)表示,“本身就是大象(中国企业),合并以后,块头变得更大,而我们推着蚂蚁出去说你是这里最厉害的,出去战斗吧”。事实上,中国北车和南车在2013年的销售额合计为24万亿韩币(约合1349亿元人民币),是现代Rotem的15倍。两家企业的生产能力(7.5万辆)是现代Rotem的75倍。铁道车辆方面,中国企业在世界市场占有率为30%,韩国为2.4%。现代Rotem的相关人士表示,“虽然有三家企业合并成了韩国国内唯一的铁道企业,但从世界市场来看,由于中国企业的存在,还要担心自己的生存问题”,“中国企业为进入韩国市场,可能会在竞标中采用价格攻势”。在一般情况下,韩国产品的竞标价也由于较高的劳动力成本而比中国贵10%左右。
韩国中小零部件企业的忧虑更大。铁道车辆成本中,中小零部件企业占到了65%。韩国国内共有374个零部件企业,提供了1.12万个就业岗位。但是这些企业大部分年平均销售额不到40亿韩币(约为2250.8万人民币)。郑元哲表示,“中国企业如果进入韩国国内铁道产业的话,很多零散的中小零部件企业将会破产”,“与现有地铁系统互换问题等有关安全性的检查是否进行也是个问号”。
由于这些问题,世界各国在铁道领域基本保持着“一国一企业”的体制。法国是阿尔斯通(Alstom),加拿大是庞巴迪(Bombardier),德国是西门子(Siemens),事实上都是垄断体制,壁垒也高。美国虽然订购国外企业的产品,但零部件的60%使用的是美国生产的产品,最后组装的时候也在美国建立工厂进行组装。在中国也是这样。中国70%的零部件是中国本地生产的。如果想进军中国市场,通常都需要与中国企业成立合作公司。韩国交通研究院铁道交通本部长崔镇锡(音)指出,“国际竞标一般情况下是根据互惠原则在《政府采购协议》(GPA)的框架下进行,但中国目前并不是GPA国家”,“不仅如此,中国在铁道车辆购买方面从未允许过韩国企业参加”。崔镇锡表示,“如果供应铁道车辆,那么韩国积累了40余年的地铁运营体系技术也会有外泄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