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工业4.0在业界已经不是新奇的概念了,然而针对工业4.0的理解,仍然是形式多样,层出不穷。最近在参加工业4.0研究院院长胡权的一次微信沙龙讲座时,听到他对于工业4.0的诠释,有很多独到的地方,在这里和读者分享一下。
胡权首先提出了自己对工业4.0的定义,即三个关键词:高度自动化、高度信息化和高度网络化。
其中,自动化和信息化是2.0和3.0时代的主要内容,而高度网络化是工业4.0的独特的要素,也是下面要着重讲的问题。
在4.0时代高度网络化是如何实现的呢?因为其核心是CPS(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所以由于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形成了网络制造,甚至是服务互联网(IOS)。尽管美国最早提出了CPS,但是德国工业界的CPS体系却是最符合未来制造业发展需求的,尤其是符合德国在嵌入式系统上的领先优势。
在胡权看来,基于上述原因,德国工业4.0将CPS作为核心技术,有其深层次原因。这与美国提出的将工业互联网融合到其工业4.0体系中是不同的理念,需要做一定的甄别。
在德国工业4.0的战略中,包含两条主线:分别是领先的供应商战略和领先的市场战略。前者就是要做最厉害的装备制造业,例如西门子和Bosch这些高精尖设备供应商;后者一直被误读,实际上领先的市场战略是针对德国的供应商市场而言,是要在德国形成一个供应商生态系统,以大型制造企业为龙头,让其他中小企业加入到这个生态系统中,从而让德国本土设备制造生态系统形成合力。
胡权强调,德国的双领先战略的杀伤力很大,首先是建立了以德国制造企业为主的供应商生态系统,这样才会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接口、统一的管理和统一的战略,进而为全球制造业提供真正的网络制造(或智能制造)所需的解决方案。
中国大部分的企业无法实现这样的目标,因为在企业边界的系统,到了其他的企业,因为标准、管理方式不同,也就无法实现网络制造,更无法达到所谓高度网络化的制造水平。我们所看到的国内系统集成商的生意火爆,是因为中国企业的个体特征太明显了。
胡权在谈到德国工业4.0的核心内容时,指出其最为本质的三个问题——横向集成、端到端集成和纵向集成。
德国工业4.0所涉及的横向集成,是跨产业链的,横向集成可以产生新工业价值生态,这是一个好事情,但是困难很大,诸如标准不同、价值分配不同意(涉及多条价值链)等都是矛盾;端到端集成是一个产业链的集成,包括苹果和小米等公司,都是最佳实践着。由于其主要是单条产业链的集成,目标就是为了实现更好的产品或体验。因此起集成的边界就是在产业链内部,因为交易成本会很低。这种集成一般是产业链的主导者来进行的,因为它需要分享核心资源及能力;纵向集成有时候会被业界与第二个集成混淆,国内通常会把纵向集成理解为产业链集成。实际上纵向集成是发生在企业边界内的,是在车间内的集成,纵向集成主要内容是数字化工厂,或者智能工厂、智慧工厂(西门子的DF解决方案是代表)。
目前所谓提供工业4.0解决方案的大部分就是纵向集成,即提供PLM、MES和SCADA等系统的集成。
胡权强调,纵向集成是工业4.0的基础,没有数字化的工厂(车间),就不会实现端到端或者横向集成。当然,数字化工厂并不需要供应商自己去做,可以委托其他供应商来完成,自己在此基础上做更高层的集成。可以说,这三种集成是有顺序的,分别是从现在到未来、复杂到简单、生态到企业。
胡权总结,德国的工业4.0是一个体系完备的概念,具有相应的技术基础和商业模式,还有相应的管理理念,不能单独解读。不过,中国制造企业在理解德国工业4.0体系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战略定位,设计恰当的商业模式,找到自己在工业4.0时代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