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人民币升值、人工成本上涨导致一些外企开始将企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发达国家重新认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鼓励制造业的发展,部分制造业开始回流。面对双重夹击,中国制造感到焦虑。其实,在工业4.0时代到来的时刻,中国制造应在焦虑中看到机遇,使其脱贫致富。
由于受到两面夹击,中国制造业有理由感到焦虑。
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由于人工成本、人民币升值和贸易壁垒等因素,“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在逐步丧失。众多消费类轻纺和电子产品的制造商,正在沿袭近几十年来形成的规律,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
另一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重新认识到制造业的重要价值,鼓励和支持本国制造业的发展,部分制造业开始回流本土。
在普通消费品领域,“中国制造”早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但在非消费品制造领域,除了一些低附加值产品,中国制造的亮点乏善可陈。作为制造业强国的标志,中国在高精度工作母机制造、精密仪器制造、高精度零件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设备制造等领域核心制造能力上才刚刚开始发力。
应该说中国制造的上半场比赛打得很漂亮,但下半场比赛的难度要大得多。把经济转型的期望都放在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带来的新业态上,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就业等各种因素都要求中国在高端制造业上有所作为,这是一场硬仗,是中国从肥大到强大的必经之路。
幸运的是,一场制造业领域的巨大变革正在袭来,给遭遇两面夹击的中国制造业带来了全新机遇。在焦虑的同时,新刷出的起跑线给中国制造业带来的是悸动和亢奋。这就是被称作“工业4.0”、第四次工业革命”或“两化融合”的一场新工业革命。
德国在《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中,将随着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高度融合,在制造领域形成的资源、信息、物品和人相互关联的“虚拟网络与实体物理系统”定义为工业4.0。举一个案例:在华南理工大学的创业岛里,有一个叫私人裁缝的创业项目。在家里的普通电脑前,通过智能裁缝、定制平台,消费者只需注册一个账号,就可以在网上完成服装体型采集,版型预选,图案配饰,色彩搭配等DIY设计。轻敲键盘就能通过网上虚拟试衣系统视频扫描量体,在电脑上形成身高、体型等三维数据画面。然后可以从平台上提供的大量面料、色彩、图案、款式中进行选择,虚拟展示服饰穿着效果,并确认最满意的效果,系统将数据传输到互联网的生产设备上,马上进行生产,72小时内,就可以在家中坐等收获,让传统的服装手工制作,变成智能化的生产。
虽然这只是一个工业4.0的最初级应用,但我们从中足以看到中国本土企业在传统制造业改造上的希望。
正在编制中的“中国制造2025”是升级版的“中国制造”,也是中国版的工业4.0。作为新兴工业国家的中国要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发展方式必然是一个“并联式”过程,也就是工业2.0、3.0、4.0同步发展。
工业3.0时代,制造业的竞争力多来自于大企业的高额技术、设计投入和全球化的大规模经营、标准化制造所产生的品牌效应。而在工业4.0时代,变革将发生在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将带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的全面变革。工业4.0将更趋向于生产的分散化,目标是建立高度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新模式。
在新的生产模式下,本土市场、服务精神、互联网的普及程度等因素的权重将提升,而中国企业的后发优势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将进一步凸显。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潮加上中国已有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基础,在工业4.0时代逼近的时刻,中国制造业应该从困顿焦虑中看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