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日前,《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正式印发。该规划指出:未来五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要实现两个突破、三个提升,其中,要实现十大机器人标志性产品的突破。
未来五年,我们扶持发展哪类机器人?
日前,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明确,未来五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要实现“两突破”、“三提升”,即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其中,要实现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重载AGV、消防救援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十大标志性产品的突破。
未来五年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得到国家政策措施的扶持,包括: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引导机器人产业链及生产要素的集中集聚;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研究制订机器人认证采信制度。
突破产业链低端化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已经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产业链普遍呈现低端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吕铁说:“以工业机器人为例,目前我国精密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驱动器等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而这些零部件占到整体生产成本70%以上。”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总裁曲道奎更是认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存在三个大的潜在风险:一个是技术,很可能要空心化;二是应用的低端化;三是市场边缘化。
对此,《规划》列出五项针对性的主要任务:一是推进重大标志性产品率先突破。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物流,面向智慧生活、现代服务、特殊作业等方面的需求,突破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等十大标志性产品;二是大力发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全面突破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等五大关键零部件;三是强化产业基础能力;四是着力推进应用示范;五是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支持互联网企业与传统机器人企业跨界融合,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带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局面。
服务机器人市场大有可为
在工业机器人快速发展的背面,我国服务机器人更是显得弱势。因此,《规划》对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将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列入未来五年实现率先突破的十大标志性产品。
重庆市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王瑞告诉记者,目前,家务辅助机器人每年以超过10%的增长速度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他预计,家庭辅助类机器人将以更高的性价比解放人类双手,保守估计市场空间将超千亿元。
而据国际机器人联盟(IFR)预测,随着云机器人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小型家庭用辅助机器人将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将在2020年之前形成至少累计416亿美元的新兴市场。
“服务机器人一般需结合特定市场进行开发,所以从这点上来说,本土企业更容易结合特定的环境和文化进行开发,占据良好的市场定位,从而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工信部人士说。
华创证券研报指出,服务机器人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起步阶段,并无全球性的领军企业,国内国外在同一起跑线,进入该领域的企业找准痛点、取得先机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