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大多集中在第一个阶段;而后两个阶段,尤其是认知能力则是未来机器人技术突破的关键,而实现让机器拥有“直觉”、甚至拥有“灵感”是趋势,培育机器人感知能力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谷歌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狗”与韩国棋手李世石的“人机大战”刚落幕,13日在重庆开幕的2016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又一次助推机器人热潮。
中国机器人产业近几年发展迅猛。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年增速保持在50%以上,未来1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将达到6000亿元人民币。
“当前中国机器人发展喜人,但在一些核心技术上,我们与海外顶尖机器人研发团队仍有一定差距。”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表示,正因如此,一些中国企业仍需使用国外的机器人产品。
机器人技术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计算阶段、感知阶段和认知阶段。专家指出,目前,中国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大多集中在第一个阶段;而后两个阶段,尤其是认知能力则是未来机器人技术突破的关键。
郑南宁讲解,人的认知有三个层次,即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顿悟,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优势在逻辑思维这个层面,因为数据搜集能力和算法研发能力是中国的长处。
而实现让机器拥有“直觉”、甚至拥有“灵感”是趋势,培育机器人感知能力是未来研究的重点。“这并非不可实现,‘阿尔法狗’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的直觉。”郑南宁说,这种能力体现在它对棋局的整体判断上,而这个拟人化的能力则建立在大量数据支撑的基础上。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金涛表示,中国制造的优势不应只局限在价格上,产品质量也是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成立15年来,新松公司已成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领军者。
数据显示,仅2014年一年中国机器人数量的增幅就达到54%,3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共涌现出规模不等的机器人企业千余家,已建成或在建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就高达近40家。
在中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却面临着与外资公司竞争乏力的困局。“提高自己品牌的认可度是我们的一个抓手,在国内市场上我们时常因为一些对于‘国产’的固有成见而遇冷。”王金涛无奈地说,倒是一些国外企业比如奔驰、沃尔沃等会更愿意选择新松的产品。
对此,与会专家表示,中国机器人发展应该走一条“质量为先”的道路,价格上的优势能带来一时的成功,但是产业发展若想走出一条可持续的道路,就要对产品的品质提出硬性要求。
“高品质机器人是新松的坚持,研发创新、优化产品是我们的生命。”王金涛说,新松研发的机器人中有2/3的产品投放至外资外企中,产品出口23个国家,中国产品已经走出国门,“下一步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产品改变大家对‘国产’的认识。”
郑南宁还认为,科技的发展不能关起门来搞,要多和国外企业交流学习,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机遇,发展科技不能闭门造车。一些大规模使用的机器人,特别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应与国外企业共谋发展,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全球化的市场。
日前,《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正式印发,规划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与会业者和专家认为,走质量和品质优先的道路,中国机器人产业未来会更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