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015年全球机器人公司共获得5.87亿美元投资,单个项目投融资金额也在逐年上升。机器人产业正在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新“猎物”。
据赛迪顾问统计数据,2015年全球机器人公司共获得5.87亿美元投资,单个项目投融资金额也在逐年上升。事实上,机器人市场规模也在逐年扩大。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估计,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了约24.8万台,同比增长8.3%。赛迪顾问预计,到202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将突破43万台,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2%左右。
不过,尽管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依然面临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诸多技术仍然停留在仿制层面等瓶颈,如何避免国内市场成为国外巨头的“展示厅”成为业界思考的焦点。
近日,赛迪顾问联合中国电子报社在京举办了“2016机器人产业发展与投资价值专家研讨会”。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企业、协作型机器人企业等将获得更多投资机会。同时,协作型机器人有望为中国国内企业提供弯道超车的难得机遇。
突破短板要有国家意志
核心零部件是工业机器人的利润中心,同时也是制约国产工业机器人成本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由于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造成国产工业机器人成本居高不下,产品无法推广应用。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器的性能、精度、可靠性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在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中实现批量应用,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
赛迪顾问装备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张凌燕表示,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包括伺服系统、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等,机器人的控制过程是由控制器发指令给伺服驱动,驱动伺服电机旋转,通过减速机执行动作。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国内技术门槛最高的是减速器、其次是伺服系统、再次是控制器。从产业发展前景来看,未来国内将着力布局核心零部件环节,直接应用于国内企业生产,以期取代进口产品,从而实现产业链的完整化和自主化,意义重大。
“我自己用过国产的机器人,也用过‘四大家族’的产品,我个人感觉国产与国外巨头的产品相比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尤其是关键部件领域,国产的机器人关键部件绝大部分是进口的,此外,国内企业在机器人关键部件的研发上也存在差距,产品寿命和质量依然无法与国外抗衡,可以说在关键部件领域短板还是很明显的。”北航机器人研究所蔡月日在会上坦言。他建议,由于机器人关键部件研发门槛高投入大,一般的企业承受不了,因此发展国产关键部件必须是国家行为或大企业行为,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
根据《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我国将通过工业转型升级、中央基建投资等现有资金渠道支持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利用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符合条件的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工作。
协作型机器人成风口
机器人本身就是一个明星产业,随着技术的发展,产业需求也在不断变化。那么,谁是机器人领域下一个风口呢?在会上,记者找到了答案,那便是协作型机器人。
协作型机器人又名人机协同作业机器人,旨在引导或辅助人类实现特定作业任务,在降低人类劳动负担的同时还能够感知人类的偏差操作并及时纠正。其柔性化程度更高,相比传统汽车中产业应用的体型大、重型的机器人,协作型机器人具备工序轻量化、小型化、精细化的特点,能够满足未来消费电子产业对机器人的供应需求和要求;另外,人机协作机器人提升了感知能力,可以通过被示范训练来学习执行各类任务,可对其程序和算法进行编程,并进行可视化操作,为开拓新应用领域打下必要基础。
协作型机器人目前正处于市场推广阶段,未来此类机器人将主要适用于增长快速的电子行业,满足其柔性化、灵活性、高精度的作业要求。美国著名协作型机器人制造商RethinkRobotics中国区市场经理刘光荣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该公司产品Baxter和Sawyer的销量超出了预期。RethinkRobotics也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尤其是迅猛发展的3C电子制造领域。
记者了解到,目前研发协作型机器人的企业分成三类:一是拥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例如丹麦UniversalRobots的UR系列机器人和美国RethinkRobotics的Baxter和Sawyer协作机器人;二是传统工业机器人巨头,比如ABB的YuMi协作机器人和库卡的LBRiiwa智能工业工作助理等;三是互联网企业,比如谷歌、亚马逊等,这些类型企业大都具备核心技术、大量业内资源、以及资本运作等优势。
中国企业看到超车机会
记者了解到,协作型机器人体现了机器人发展最新趋势:小型、轻量化、高度集成等,不但更能适应业内对机器人柔性化和感知能力等方面提出的要求,而且把人类的灵活性、适应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机器人的力量、耐久性和动作的准确性结合起来,为生产装配环节带来模式创新,这让中国的企业看到了“摆脱跟随者角色”的机遇。
北理工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黄远灿表示,国外巨头在核心零部件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和技术,具有垄断地位,我们处于追赶者的角色,占领制高点难度较大。从投资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换个思维去思考,如何去弯道超车,我们需要看到行业的新兴领域。例如,机器人在汽车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和成熟,但是在电子行业由于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对人机协作的需求更高。
另外,未来工业4.0时代,智慧工厂里的生产线柔性化程度更高,机器人需要与人协同共享一个工作空间,因此,人机协作机器人有望成为机器人领域下一个增长点,我国企业需要好好把握。
“协作机器人将用到很多先进技术,其中包括机器视觉技术,这将有助于国内企业切入机器人产业上游环节,提升附加值。”赛迪顾问装备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张凌燕向《中国电子报》记者强调。
据介绍,机器视觉技术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主要用计算机软件来模拟人的视觉功能,从客观事物图像中提取信息进行处理并最终用于实际检测、测量和控制工作。从市场需求来看,世界机器人数量逐年递增,机器人数量规模的增加同时也在拉动对机器视觉功能的需求;从技术层面来看,近年来我国机器视觉行业的专利数量快速增加,将推动机器视觉技术向更高精度、更高要求方向发展。由于机器视觉技术主要依靠的软件服务、半导体芯片和传感器等硬件产品已经在我国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从而有助于国内企业快速进入产业链上游开发环节,而且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