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制造产线由于零部件数量和品类众多,相较于一般3C产品组装工序而言更为复杂。借助控制系统对近百台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实现集群调度控制和优化,可使得单张工单齐套拣选效率提升30%,并减少40%工厂物流人员。
任何行业,质量、效率和成本都是衡量生产制造的重要指标。正因如此,广泛应用在原料入库、半成品转运及成品发货等场景的AMR,早已超越搬运重物这样的简单职能,成为智能工厂和智慧物流中的关键一环。
近期,海康机器人国内营销副总裁蔡化在接受智能网的采访中表示,人工智能的导入和架构平台的不断演进,从场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上,为AMR(自主移动机器人)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海康机器人国内营销副总裁 蔡化
AI导入,化解线边物流难点
线边物流是指车间内为生产线加工制造提供的物流服务,也是厂内物流最核心,也最复杂的部分之一。如果说柔性生产是制造业的发展理念,那么线边物流可以说是智能制造的落脚点。
当前,移动机器人凭借技术与产品创新,在制造业线边物流应用上具有突出的优势,例如信息系统广泛集成,移动机器人系统平台产品除对接企业既有信息系统之外,还可以对接既有自动化设备,并实现最小人工作业单元的信息采集和记录,实现管理运营的透明化。而另一方面,由于制造业线边物流工况复杂,产线供料时空局限性大,安全运营风险大,系统智能化要求高等特性,给移动机器人的应用也带来许多挑战。
蔡化认为,移动机器人融合最新的AI技术,将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我们认为,应该在AMR的感知、规划、控制、群体协同等方面全力导入AI的应用,借助3D等视觉感知技术提升AMR的自主能力。以群体智能为抓手,以智能算法驱动机器人与既有自动化设备、人工作业及复杂工况的高度协同,降低时空资源约束的影响,实现线边物流效能最大化。此外,移动机器人除群体智能外,单体智能同样强大,通过自身装配的多种传感器及AI算法,充分感知多种复杂工况,实现运行路径的动态规划、自主避障等,确保线边物流安全运营。
以软件平台更好地服务终端用户
AMR软件系统的竞争也成为当前市场竞争的热点。蔡化指出,打造AMR领域的工业软件平台,可以让合作伙伴更便捷地开发机器人,更快速地定制客制化的系统业务,更好地服务终端用户。海康机器人较早认识到上述需求,自成立初就针对移动机器人构建了控制系统RCS-2000和智能仓储管理系统iWMS-1000两大系统,可以与企业上层系统无缝对接,在确保高效的智能化管理的同时,通过控制系统构建地图模型,实现多种机器人之间的复杂任务调度。
蔡化提到,“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企业持续在研发资源上加大投入,开发更柔性、更智能的软硬件产品,同时深入市场、行业,充分了解制造企业的需求和痛点,将制造业物流的改善放到更大的智慧工厂、智慧物流乃至智慧供应链中去审视思考。“
AMR架构平台,强化场景覆盖能力
随着AMR技术和场景应用的不断发展,AMR已经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但不同行业和不同应用场景,对AMR的导航方式、安全避障、执行机构、通信模组等功能有不同要求。”蔡化表示,“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和客制化需求日益显著的趋势下,规划制造机器的架构体系,比制造机器本身更加重要。”
为此,海康机器人提出统一AMR架构平台,借助模块化、组件化设计,为AMR的生产保质保量。2021年,海康机器人重磅发布AMR架构平台“智能基座”,该平台是在1-3代基础上,历经7年摸索总结,升级的第4代架构平台。基于“智能基座”的AMR具备更高的安全标准和灵活性,可支持更快的交付、更便捷的运维,从而高效响应现实业务中纷繁复杂的场景化需求。
“我们始终认为,要坚持以智能硬件为基石,软科技为核心,打造软硬件结合的双核能力。加大研发和技术投入,将AI、5G、IoT等前沿技术引入移动机器人当中,开发更灵活、更多变的应用软件,从而赋予机器人更多的智慧。”蔡化如是说。
(转载自智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