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连接和传感领域的全球行业技术领先企业TE Connectivity(以下简称“TE”)携旗下最新技术和产品组合,亮相第十六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作为业内一站式连接解决方案提供商,TE在本届展会上重点展示了其针对光伏行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包括适用于光伏组件、逆变器、升压变电站及储能场景的一系列解决方案。秉持着对光伏行业的持续投入与承诺,TE将继续引领行业创新发展。本届展会于2023年5月24日至26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2022年,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和全球清洁能源加速应用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高速增长:国内光伏发电装机87.41 GW,同比增长59.3%。另据彭博新能源财经估算,2022年全球光伏装机达268 GW。光伏行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可靠与增效缺一不可,对产业各方提出挑战。
依托新一代智能连接技术,TE助力合作伙伴实现光伏电站从咨询设计到安装运维的全周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加速光伏行业的高速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可靠运行是光伏电站最核心的诉求,我们应当在电站设计、安装等前端环节,就把可能产生故障的问题解决掉,光伏连接器在其中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TE能源事业部可再生能源销售经理谢锦介绍。针对光伏发电的难点及增效需求点,TE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可靠的光伏连接产品及解决方案,目前已在全球广泛应用,总装机容量达150 GW。
SOLARLOK PV4-S 光伏连接器:可靠耐用,适用于严苛环境
譬如SOLARLOK PV4-S 光伏连接器,具有极强的抗老化和防水密封性能,同时能够减少电力损耗。该产品通过了1500 V的TUV和UL业内双认证,并获得三倍 IEC 可靠性测试认证,为光伏组件、逆变器、汇流箱及光伏电站线缆连接提供了可靠的连接解决方案。
全球第一批水上漂浮电站的光伏组件就应用了SOLARLOK PV4-S光伏连接器。其能够承受高湿度和高盐雾的性能,以及预计25年以上的使用寿命,确保了该发电站的连接系统在严苛环境下的可靠运行。此外,SOLARLOK PV4-S也被应用于法国一条骑行道的照明系统中。为节省空间,该骑行道照明系统的光伏电池板被直接铺设在了路面上。这一紧凑型解决方案,有效满足了当地政府以可再生能源为骑行道提供照明的需求,且其强度足以承受未来长时间内来往自行车的重量,密封的设计还能有效防水,为光伏电池板的整个运行周期提供了可靠的连接保障。
SOLARLOK 2.0 光伏抢修连接器:兼具耐用性与灵活性的快速连接解决方案
在SOLARLOK PV4-S基础上,TE还研发推出了一款快速连接器产品——SOLARLOK 2.0 光伏抢修连接器。该连接器不仅具备PV4-S的可靠耐用,更大幅提升了安装效率:无需任何特殊安装工具和专业培训,最快30秒即可完成一对连接器的安装,可缩短高达80%的安装时间。
市面上,一对含连接器外壳和压接端子的标准光伏连接器安装时间约为2分钟。以一座有2 万个连接点的光伏电站为例,完成一座光伏电站所有连接点的安装需要约 1 个月。但应用SOLARLOK 2.0抢修连接器的情况下,安装时间将能缩短到1周左右。
SOLARLOK 2.0光伏抢修连接器同样适用于光伏电站内各种线缆的连接需求,适用于 TUV / IEC&UL的1500 V直流系统,并采用绝缘移位技术(IDC)以实现快速、零失误的安装。在保证相同优越有效连接的前提下,仅用一个规格即可解决所有从2.5至6 平方线径的对接。本次展会现场,TE专门组织了这款光伏抢修连接器安装体验活动,让与会嘉宾可以亲自上手体验产品的便捷安装特性。
CTS 定制化总线汇流解决方案:可优化人工及运维成本的高质量解决方案
为确保电站在前端环节即可实现安全运营,除连接器产品外,TE还推出了CTS 定制化总线汇流解决方案。该方案创新性地使用了绝缘穿刺线夹IPC,以及具有熔断功能的光伏保险线缆对光伏组串进行保护,无需再使用汇流箱,还可兼容铜铝过渡。这样一来,采购、安装、调试、运维工作皆可简化,并直接排除了汇流箱这一易出问题的安全隐患。
在某140 MW 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项目中,TE光伏工程顾问团队为客户的35万块光伏组件提供了成套的产品解决方案,包括压降和线缆电流计算、TE的 CTS 定制化总线汇流解决方案和现场安装培训。最终,帮助客户实现减少 40% 的电缆成本和安装成本,降低光伏电站全寿命周期约1.5% 的压降损耗,并提升发电效率。
5月24日至26日展会期间,TE的光伏专家团队都将在现场,为寻求光伏电站解决方案及咨询建议的与会嘉宾提供1对1 专家咨询服务。
TE能源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陆霞女士表示:“光伏发电是最具代表性的新能源,对推动碳中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帮助客户提升效率,实现光伏电站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推动行业的高速可持续发展,是TE的使命,也是TE的优势。让我们一起为2060年实现碳中和贡献力量。”
(TE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