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随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公司。英格伯格被称为“工业机器人之父”。
此后,机器人的研制迅速发展。当今世界,机器人研制强国是西方发达国家,欧美致力于以军事、航天产业等为背景的机器人,日本则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占有优势,同时也在积极研发服务型机器人。日本现已成为机器人大国,拥有“机器人王国”的美称。
机器人在西方世界基本被当成工具,但在日本则被视为是英雄和人类的伙伴。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和老龄社会的较早到来,日本对人型机器人情有独钟。日本人认为,人型机器人以其拟人化的外表,既可担任许多日常作业的帮手,也将是居家照护的重要角色。
在中国,据说机器人的记载可追溯到西周,当时一个名叫偃师的能工巧匠,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仿真机器人——伶人。现代机器人的研制,中国晚于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70年代初期,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近年到了产业化发展阶段,2000年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的成立是一个标志。
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欧洲提出“新工业革命”,其核心都是机器人+智能设备+信息化,形成一种新的智能制造或者高端制造,其中机器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为了应对全球竞争的新形势,更为了改变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中国提出了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转型升级战略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给中国机器人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有人预计,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2015年,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量将达3.5万台,占全球总量的16.9%。专家表示,未来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复合增速可达30%。
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一个靠充裕的廉价劳动力发展起来的“世界工厂”,有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市场吗?疑虑甚至对机器人的敌意来自于现实的人口大国之国情。“机器人上岗,人将下岗。”这是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很多人经历和看到的事情。但也有人看到了另外一番景象,一位英国人说:“日本机器人的数量居世界首位,而失业人口最少;英国机器人数量在发达国家中最少,而失业人口居高不下。”
从人类三次产业划分来看,就业人口起初是在农业,然后向工业转移,再向服务业转移。在中国广泛地应用机器人,被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到哪里去就业呢?一部分可以去服务型制造业,更大一部分则要转移到服务业。这也正是工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机器人的应用已成当今世界的潮流和趋势,不仅是工业,即使是民用,比尔·盖茨预言,也将很快席卷全球。
从人文角度看,没有机器,人将充当机器;只有传统的机器,人将被机器奴役;有了机器人,人将成为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