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16位来自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校长和专家参加由深圳技术大学(筹)举办的“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 .0”论坛。
应用技术教育一端要瞄准产业,一端要瞄准学生。强化办学国际特色、构建国际合作平台、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办学,是深圳技术大学(筹)一直坚持的办学理念,9月8日,16位来自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校长和专家齐聚一堂,参加由该校举办的“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 .0”—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论坛,为深圳应用技术教育及国际合作建言献策。
深圳技术大学(筹)开学
为深圳的创新发展增添新的强大动力
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紧紧依托国家“双一流”战略,加快发展高等教育,以自主建设和与国内外一流大学合作办学方式,先后建成和正在筹建一批高等院校,为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基础,为全国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做出了积极探索。
目前,北大、清华、人大、天津大学等许多国内外知名大学都在与深圳合作办学。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大背景下提出筹建深圳技术大学,是市委市政府的一大创新举措。日前,深圳技术大学(筹)正式开学,外界评价,这必将为深圳的创新发展增添新的强大动力。
作为开学之后第一场重头活动,16位来自德国的应用技术大学校长和专家齐聚深圳技术大学(筹),参加高水平应用技术教育体系及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研讨会,为技术大学的发展赤诚建言。德国维尔兹堡-施韦因富特应用技术大学校长罗伯特·盖尔布纳以自己学校为例,分享了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模式、校企合作等内容。他表示,一所优秀的应用技术大学将聚焦前沿科技,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也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支撑。
来到深圳之后,他们对深圳的经济发展速度感到非常惊讶和激动,对深圳尊重和支持应用技术教育这种模式深受感动。德国的应用技术教育虽然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高度,但为了做得更好,也非常期待和需要深圳这个强大的合作伙伴,希望和深圳技术大学共同携手,共同做好年轻人的应用技术教育工作,未来将和深圳技术大学开展更深层次、更具有本质性的合作。
深圳技术大学(筹)中德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吕启涛、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院长相韶华、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院长韩培刚分别做了题为《从25年的德国留学、工作经历谈深圳技术大学的培养模式》、《大数据物联网教育之现状:机遇与挑战》、《大学之道,止于至善———借鉴德国瑞士的经验,办好新材料与新能源学院》报告。
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信息技术突飞猛进,能不能实现产业的高附加值、能不能实现产业的高端化是中国在国际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应用技术教育不但影响一个城市的现代教育体系,也影响着教育的质量水平,更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是一个需要担负起重大发展使命的时代,这也将是应用技术教育必将大发展、大跨越的黄金时代。
众所周知,德国制造业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之一,在全球制造装备领域拥有领头羊的地位。德国也是世界上最早重视应用技术教育的国家,其先进经验值得深圳教育界来学习。近年来,德国又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并进行了广泛的实践探索。工业4.0不但标志着工业发展的新时代,同样标志着应用教育的新方向、新内涵。
在一个职业分工结构合理的社会,不仅需要“学术型”的人才,更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研讨会上,参会专家举例表示,德国有将近80%的年轻人接受的是应用技术教育,而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与企业联系非常紧密,企业从学生入学、专业教学到毕业考试,全程参与技能型人才培养。
致力于培养“工匠型”工程师
深圳技术大学(筹)负责人阮双琛向与会嘉宾详细介绍了学校筹设情况与未来发展计划,从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国际交流等多方面探讨了如何整合中德两国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培养好应用技术型“工匠”等发展前景。
他指出,深圳是国家创新型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G D P总量均位居全国第一,如何进一步提升深圳产业竞争力,如何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教育体系,为深圳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现代技术智能人才的支撑?阮双琛表示,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从校企合作、应用教育、双师型团队、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等方面,努力学习世界各国应用技术教育经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现代应用教育发展之路。
深圳技术大学学院和专业的设置将契合城市和企业发展需要,聚焦《〈中国制造2025〉深圳行动计划》确定的11个战略重点领域,专业和课程设置动态变化,使所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能较好胜任职业岗位的需求,成为深圳构建创新型城市的服务平台和助推器。
不仅如此,深圳技术大学(筹)将把校企合作渗透在人才培养和科研的全过程:包括引进行业企业参与学校理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组建教育集团,建立校企合作治理机制;与知名企业共建共管二级学院,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试点;引进企业科研、生产基地,建立校企、产学研一体的实验实训实习中心,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与企业共建共管职工培训中心,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成为集应用技术教育与继续教育为一体的终身教育平台;积极争取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支持,争取地方、行业、企业的经费、项目和资源在学校集聚,使社会投入成为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
全球招募教师 创办国际化技术大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些应用技术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和理念值得深圳技术大学借鉴和学习。德国有214所应用技术大学,主要培养本科及以上层次技能人才,学校数量占到整个国家高等教育机构数量的29%。此次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建议,未来深圳技术大学应大量聘任来自企业界或其他社会单位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特聘教师来校兼职授课。
阮双琛说,为了让新大学有一个出色有力的起跑,学校与德国、瑞士、荷兰等14所应用技术类高校及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其中与德国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奥格斯堡应用技术大学等9所高校已经签署框架合作备忘录,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引进国际高水平师资,派遣师生飞赴欧洲,到这些合作院校进行学习和研究。
高水平应用技术教育体系及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研讨会精彩发言摘要
中德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吕启涛
在德国,每个企业都有责任和义务去招收在校生作为实习生,且企业里带领实习生的人员都必须拥有相应的资质和证书。无论学生完成培训后是否留在该企业服务,企业都会尽心培养。深圳技术大学与德国等合办的学院,今后也走这样的培养路子,此方法对企业和学生、对学校,可以实现“三方互赢”。
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院长相韶华
学院成立伊始即须聚焦四个方向:即大数据、物联网、数据安全、人工智能。要让年轻人紧紧把握住全球发展趋势和最前沿科技发展方向。在人才培养上,学校首先要做到开放,无论是制度、教师授课还是评估体系,都要有一种开放的精神;其次要有包容之心,包容和自己不一样的东西,避免同质化扼杀创新意识和积极性。
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克劳斯·克莱里希
在未来,制造业对科研的需求越来越强,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要携手合作,共同培养适合全球产业需求的高端应用型人才,这也是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和深圳技术大学共同的目标和愿望。我相信,通过在深圳技术大学四年的学习,这批学生将具备技术创新、思维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能力,他们一毕业会将受到全球顶尖企业的青睐。
(本文来源 南方都市报)